为响应党中央对口帮扶政策,我于年5医院皮肤科开展帮扶工作。不知不觉已近尾声,这一年的工作经历让人感触良多。
医院皮肤科是新成立的科室。刚到该科时科里只有一位皮肤科医生和一间诊室,诊室里隔有两间治疗室,诊疗条件非常有限。来就诊的皮肤病患者大部分为中老年人,病程长,且长期接受西医治疗,甚至长期内服激素,无效后转投中医。因此,如何带动科室的发展,提高科室诊疗能力,对我来说是极大的一个挑战。
记得去年的9月20日,我接诊了一位“右腕部皮肤糜烂疼痛1月”的患者,此患者为91岁的男性,肺癌晚期。他1个月前在厕所不慎摔伤,右手腕出现一蚕豆大小皮损。当地卫生院给予了抗感染治疗,皮损逐渐增大,呈环状,表面糜烂渗液,肿痛。该患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结果考虑孢子丝菌病,予伊曲康唑胶囊0.2gbid内服,皮损仍继续扩大,医院门诊就诊。就诊时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查血常规示:WBC19.68*/L,EOS19.68*/L,CRP.84mg/L,真菌培养:未见真菌生长。根据患者的病区,我中医辩证为疮疡(湿热毒蕴),予苦参、马齿苋、蒲公英等药物煎汤湿敷治疗。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至10月8日皮损基本愈合结痂(后来因患者年老,医院就诊,图片为患者家属提供)。这经历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信心。同时,也让当地的医生体会到中医药诊治皮肤病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带动科室的发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我开展了临床讲课,强调中医诊疗思路。从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入手,强调中医内外结合治疗,指导当地医生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如火针、穴位注射等。结合科室特点,与门诊医生分享我科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及常用的中药方剂及诊疗思路,以提升门诊医生对皮肤病的诊疗水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的门诊量不断提升,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年的帮扶经历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予他们更为先进的医疗知识,他们予我亲以待人的医患关系,这段经历将被我时刻铭记在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