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孢子丝菌病-诊断检查

  孢子丝菌病-诊断检查

  孢子丝菌病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中外伤史;工作中有土壤、木材、植物、仙人掌等接触史;临床表现有典型皮损,加上实验检查及病理检查进行综合性诊断。其中实验室检查最为重要,临床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当加入维生素b时,可促使色素的产生。①无色素的孢子丝菌须与念珠菌鉴别。根据孢子丝菌为双相菌,菌落形态、颜色,镜下梅花形排列的梨状小分生孢子,不难鉴别。②组织病理有特异性,典型的可见雪茄状小体及星状体。

  实验室检查:①标本采集:自皮肤损害黑点及未破溃的结节中采集脓液或血液,其他尚有痰、血、骨髓、脑脊液或皮肤活组织、内脏组织。②直接检查时,孢子极易和其他结构混淆,尤其孢子数量很少时,常难以辨认。因此应做培养才能确诊。③沙氏琼脂培养基中,37℃和25℃菌落形态相同,但部分固定型孢子丝菌皮损中的菌株在37℃时不能生长,最好分别放于2个温箱中加以培养。④当培养基加入青霉素时,可以刺激孢子丝菌的生长。本病应与结核、梅毒、足菌肿、芽生菌病、皮肤肿瘤、脓皮病等鉴别。

  病原学检查:

  (1)直接镜检:取痰液、脓液或活检组织直接涂片,作革兰染色或pas染色,在多核细胞内或大单核细胞内或细胞周围,可见有革兰染色阳性、圆形或梭形,直径2~5μm小孢子。偶见菌丝及星形体。

  (2)细菌培养:

  ①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室温下,即有菌体生长。6天后菌落0.5cm直径大小,呈灰褐色膜状菌落,微高于培养面。10后菌落达1.5~2.0cm直径,表面分3带,边缘为膜状白色晕;中带为暗褐色;中央隆起,有皱褶,高低不平,间有少数成刺状菌丝。2周的菌落呈黑褐色,边缘有下沉现象。取材检查时,菌落黏性很大,不易取出。镜检可见直径2μm的细长分隔菌丝。分生孢子柄从菌丝两侧长出,与菌丝成直角,在顶端有3~5成群梨形小分生孢子(2~4)μm×(2~6)μm大小,排列成梅花样。

  ②胱氨酸葡萄糖血琼脂或脑心浸液葡萄糖血琼脂基上,37℃培养,呈白色菌落,镜检为圆形或梭形孢子,有时出芽,革兰染色阳性。

  ③电镜检查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小孢子和细长分隔菌丝孢子,电子密度高,呈辐射形状,中心暗,外套附于细胞壁外侧。菌体细胞壁为中等电子密度,胞质呈微细颗粒状,内有线粒体,内质网和空泡。出芽方式为内分芽型,双相性移行时菌丝机械性断裂为菌丝断片,分生孢子形成上具有多形性。菌丝相中,可见假轴状分生孢子柄,并形成多个顶生分生孢子。

  免疫学检查:

  (1)皮肤试验:皮内注射0.1ml1∶1000菌苗,24~48h出现结节为阳性。

  (2)血清学检查:血清沉淀素及凝集素阳性(滴度增高),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其他辅助检查:x线检查:病变类型不同,胸部x线表现不一:①支气管肺炎型:斑片状、结节状阴影呈局灶性分布,亦可弥漫性浸润。②慢性空洞型:原有炎症性浸润阴影中出现透光区,即薄壁空洞形成。③淋巴结肿大型:主要为肺门和(或)纵隔阴影增大增浓,可单侧,亦可双侧。当伴有支气管阻塞性病变时,可出现局限性肺气肿,或局限性肺不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ys/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