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信息
拉丁名:ShiraiabambusicolaHenn.
别名:竹茧、竹花、淡竹花、竹三七、竹赤斑菌、赤团子、竹赤团子、天竹花
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核菌纲、肉座菌目、肉座菌科、竹黄属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方及西南方竹林区。主要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形态特征
子座较小,长1-4.5cm,宽1-2.5cm,形状不规则,多呈瘤状,淡粉红色,后期粉红色,较平滑,可龟裂,内部粉红色,肉质,后变为木栓质。子囊壳近球形,埋生子座内,直径-微米。子囊长,含有6个单行排列的孢子,圆柱形。侧丝呈线形。孢子无色透明或近无色,堆集一起时是黄色,两端稍尖,具纵横隔膜,长方椭圆形至近纺锤型。
3、有效成分
竹黄的有效成分为竹红菌素、竹黄多糖、11,11-二去氧沃替西林和蒽酮类化合物,其中竹红菌素是目前已知的在可见光区内的优良光敏剂。
4、药理作用
竹黄具有镇痛作用和局部麻醉作用,研究表明其有抗炎和抗菌作用,竹黄还能保护心血管。而竹黄中的竹红菌素能抗肿瘤,竹黄多糖具有护肝作用。(图卯晓岚文徐唐玉)
责编:张靖雯
本文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