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省发生面积38万亩,是年以来冬前发生县区数最多的一年,也是冬前发生程度最重的年份。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具有发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和危害损失重的特点。解放后,该病在我国先后发生四次大流行,共损失小麦亿公斤,其中年单年损失达60亿公斤,相当于万人一年的口粮。
秋苗叶片发病情况
正常年份,小麦条锈病在该省秋苗上只是零星叶片发病或者个别发病中心。对来年小麦条锈病发生作用不大。自今年小麦出苗以来,由于土壤墒情好,气温高,小麦生长普遍偏旺,农田小气候特别适合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扩展蔓延。
今年冬季小麦条锈病总体发病早、范围广、越冬菌源量大、传播速度快,程度重于常年和去年同期。近期气温偏高,田间湿度大,稠旺麦田较多,为小麦条锈病的侵染、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小麦条锈病在0℃以上可以侵染、扩散,0℃以下时以菌丝体在小麦叶片中可以安全越冬。目前病菌孢子仍处于冬季繁殖扩展期,发生程度将进一步加重。今年秋苗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如下:
1.发生早。今年条锈病冬前始见期11月4日(长武),较常年偏早。
2.扩散快。由11月15日的13个县区22个镇村,到12月初,已有14个县区46个镇村发生,发生面积增加了30多万亩。
3.程度重。亩均中心、亩均单片均高于近十年,病点多,发生面积大,严重度高(10-40-80%),孢子鲜活,侵染能力强,部分县区已查到普发田块,危害重。
如何防治?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计,年小麦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河流域、汉水流域、黄淮南部等麦区局部呈偏重流行态势。1、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基本措施是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能减轻小麦的发病程度。通常拌种后播种的小麦田发病程度较轻,如在拌种时加入禾正中药叶面肥25-50ml/亩,小麦很少发生该病。2、对当前小麦发生该病的田块,可采用大田喷雾的方法防治。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时集中进行防治,控制其蔓延。大田内病叶率达0.5%时立即进行防治,可在打药时加入禾正中药肥叶面肥-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并及时查漏补喷。重病田块要进行二次防治。禾正中药肥叶面肥含有的酮类、酚类物质可破坏病菌细胞膜,进行引导式杀菌,防病杀菌效果显著,对植物因真菌(白粉病,流胶病,蔓枯病等)、细菌(溃疡病特效)、病毒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禾正中药肥能够增加粒细胞,激活内源激素以及植物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通过调整由初生代谢转向次生代谢来构建防御体系,而建立化学屏障和物理屏障。使植物所有的细胞都参与防御反应。次生代谢产物中的单宁酸、多酚类低分子量的次生代谢物可在病原菌侵入后起抗病作用。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禾正中药肥
让农民少花钱,农产品多卖钱
咨询产品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
服务--
若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右上角分享朋友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