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时代的农业与肥业,我国农业的新形势、施肥的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农化新服务,这几个方面来说。
首先说说农业的新形势。
许多人认为我们现在粮食许多人以为已经足够多了,那是对于人而言的,实际上还远远没有满足动物的食用所需,我们现在进口的粮食中饲料的占比非常大。
我们粮食的产量仍然是比较低的,因为我们现在农民粮食的生产水平只能达到实际产量的一半左右,比如说:一个好品种,它本来应该达到每公顷十二吨的产量,但是现在农民就只能种出每公顷6吨、7吨的产量。所以我们仍然有增产的潜力。我们的产量这么低情况下,在化肥、农药、灌溉水等方面投入却非常高。
我们现在低端的产品非常多,高质量的产品非常少,我们的价格比较低,农民增收非常困难。
我们国家农业特点是: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的补贴增长的速度比较快,但是我们农民增收增长的速度比较慢。我们的农业高投入、高产出,所以对我们的环境影响非常大,生态环境治理难度非常大。
年,我把全国土壤酸化的结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温家宝总理看到了这个摘要,这也是总理春天到了安徽在考察农业的时候在地里提出来,为什么我们用这么多氮肥?这么多肥料、这么多农药?过量使用氮肥造成土壤酸化,已经成为我们农业生产里面一个典型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甚至是在现在的环境大气污染中,我们的农业也有一定的贡献,但不像某些媒体报告的,都是农业的贡献。(虽然水体跟大气污染里面农业有贡献,但是目前主要贡献仍然不是农业本身,但是这些同样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
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目前农业这个现状。怎么改变呢?
从新世纪初,我们就提出,我们应该分四步走来改变我国这个现状:
第一步是:
节肥增效,我们把多余的肥料节下来,提高效率减少污染,这也是我们国家现在双减在全国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一个方面。
第二步是:
光减肥料,不增产,农民不干,所以我们还必须增产,我们怎么能够实现10%、20%的增产?农民能够增收,同时能够提高效率,减少污染。
第三步是:
我们怎么能够在高产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我们国家粮食压力这么大,不增加粮食生产是不可能的,但是增加粮食生产再大幅度的增加投入又会造成环境问题,还会造成成本增加。所以第三步怎么能够减少投入,大幅度的提高产量,实现绿色发展。
第四步:
现在根据十九大及最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我们应该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来实现农业的转型。
这就是我们提出来的,让中国农业成为绿色的、现代化的全球最有科技竞争力的农业这样一个四步走的策略。
下面我把每一步都简单说一下,加深大家的理解。
第一步是:减肥增效
这个我们20年前就开始做了,我们做得结果,比如说我这儿放了一篇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一张文章,这是两个主要粮食生产区,通过五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可以把氮肥减下来,但是不减产,减的是什么呢?污染物的排放可以减两倍,这是年我们就发表了减肥增效,非常典型的案例。
第二步是:增产增效
在农业部的行业专项支持下,我们在过去十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证明我们可以增产15%,增效20%,减少污染排放30%,我们去年项目验收的时候,我们总结了年到年十年一万多个试验示范,平均增产15%以上,减肥15%以上,增效30%以上,这个结果我们最近投到《自然杂志》这被接收了,说明中国农业的转型是全世界关心的问题,既能增产又能减少污染,也可以做到双赢,这是全球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第三步是:绿色高效
农业部现在大力推广的绿色高效,效率必须提高50%以上。我们年在全国玉米主产区实现了产量翻一番、效率翻一番的结果。年我们跟全国18个科研单位,主要是作物栽培的专家一起,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上同时实现了增产30%,减排50%的好结果,这个结果也发在《自然杂志》上当时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原因是如果中国农业增产30%、减排50%,中国的农业将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农业。我们这都是在主产区个农民地里面实现的结果。
我用黑龙江寒地水稻举的例子,这是合作伙伴最近十几年给我们做的,第一步,产量在6吨左右,用了公斤的氮肥,第二步:实现增产增效,产量提高到9到10吨,肥料减到公斤,我们可以做到高产高效。肥料没有增加,产量可以增加30%。我们在东北寒地水稻里面已经完全可以机械化的实现这样的效果。
第四步是:提质增效
因为这是未来我们农业走出去的唯一的路子,我们必须生产优质的、健康的、老百姓愿意花大价钱来买的农产品,同时我们农业要增效、资源要增效、环境要保护,最后要实现绿色发展。
我在这儿举一个例子,金穗公司的香蕉,年进去的时候是这样的裂果,40%的香蕉裂果,后来到这个公司搞科技小院,老总让我解决裂果的问题,我们发现其所有种香蕉的土地PH值多在4以下,为什么土壤这么酸?因为他要挖个深沟,在沟里面种香蕉,土壤这么酸肯定吸不上钙、镁,造成这么严重的裂果,知道这些后解决办法就非常简单了,用石灰,这个公司把石灰跟有机肥甚至包括生物有机肥结合起来,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提质增效里面非常典型的例子,通过土壤的改良,用合理的肥料,我们可以实现提质增效。
肥料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效率能够更高、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升能够更好、我们的土壤能够更健康、污染排放能够更少。所以我们才说增产肥、节本肥、省工肥、提质肥、效率肥。而我们把价钱提得很高,这种思路跟发展方向是完全相悖的,因为现在全国都要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增加效率、向绿色发展来前进。所以我们的方向应该是这四个主要的方面。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大约0倍才能看到,但也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微生物千姿百态,它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与繁衍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存在着。可能你从没有看见过微生物,但是你可知道,牛奶是怎么变坏的?美酒是如何酿成的?吃下去的食物是如何消化吸收的?田里的秸秆残茬又是怎么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不见踪影的?这些都是微生物的功劳。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较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数量也很大,l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大部分土壤微生物对作物生长发育是有益的,它们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当然也有那么些不被人喜欢的致病微生物。正是有了土壤微生物的默默耕耘,大地才会有春华秋实的生生不息。那么微生物在土壤中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首先,土壤微生物可以形成土壤结构。土壤并不是单纯的土壤颗粒和化肥的简单结合,作为土壤的活跃组成分,土壤微生物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通过代谢活动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分泌的有机酸等有助于土壤粒子形成大的团粒结构,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生物量及其生命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有密切关系。
其次,土壤微生物最显著的成效就是分解有机质,比如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等,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耕性。
然后,土壤微生物还可以分解矿物质,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物质的溶解。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另外,尿素的分解利用也离不开土壤微生物。这些土壤微生物就好比土壤中的肥料加工厂,将土壤中的矿质肥料加工成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形态。
另外,土壤微生物还有固氮作用,氮气占空气组成的4/5,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某些微生物可借助其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固定态氮化物,有了这样的土壤微生物,就相当于土壤有了自己的氮肥生产车间了。
在植物根系周围生活的土壤微生物还可以调节植物生长,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菌根和真菌等能为植物直接提供氮素、磷素和其他矿质元素的营养以及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等各种有机营养,促进植物的生长。土壤微生物与植物根部营养有密切关系。
土壤中各种微生物之间有互惠互利的,也有相互敌对的。例如,土壤中存在一些抗生性微生物,他们能够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这样就可以防治和减少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对作物的危害,所以,土壤中的微生物其实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还可以降解土壤中残留的有机农药、城市污物和工厂废弃物等,把他们分解成低害甚至无害的物质,降低残毒危害。当然,这些所有的功能都是由不同种群的微生物完成的,每一个功能的实现也需要有大量的微生物共同工作才行。
植保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