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线菌是一种丝状细菌,可栖息于水中或陆地上。土壤干燥时,放线菌会拼命“生孩子”,也就是“孢子”。在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例如下雨,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新的放线菌。
雨水的冲击和湿气会将微小的孢子升到空气中,附着在雨后空气里的湿气所形成的气溶剂(就像空气清新喷雾剂)中,四处扩散。与此同时,放线菌释放出一种物质——土臭素,也就是我们闻到的小清新泥土味。
放线菌极为常见,它们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也是为什么种“雨后”怡人气味如此普遍存在的原因。
因为雨后的空气中,土臭素的浓度格外高。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用摄像机捕捉了雨滴落地后的瞬间,发现一个雨滴在数毫秒之内,就能向空气中发射成百上千的微小水滴,犹如炮弹齐发,在适当的气流条件下,可以飘扬到数百米之外。
在跟地面接触的时候,雨滴中包裹了大量的微生物。当小水滴渐渐蒸发,包括土臭素在内的各种物质,也就充分地释放到空气中了。所以越是干燥的表面,这种效应就越明显,因此在旱季结束的第一场雨后气味最为强烈。
除了放线菌,雨后另一种气味是由雨水的酸度产生的。由于大气中存在的化学物质,雨水常常呈现一定的酸度。当这样的雨水与地面上的有机碎屑或化学物质接触时,会发生一些能产生气味的化学反应。
酸雨会冲开土壤,释放里面嵌入的矿物质,并与化学物质(例如汽油)发生反应,使它们的气味更加强烈。这些反应产生的味道相比细菌孢子的气味通常要难闻一些,这就是雨后的气味并不总是怡人的原因。同细菌孢子产生的气味一样,化学反应产生的气味也是在旱季结束后的第一场雨后最为强烈。这是因为一场大雨过后,地面的化学物质会被稀释,因此不再与雨水发生同样的反应。另外一种雨后气味来自花草和树木释放出来的挥发性油脂。这些油脂随后聚集在岩石等物体的表面。雨水和岩石上的油脂发生反应,并携带着油脂以气态形式在空气中传播。与细菌孢子产生的气味相似,大多数人都觉得这种气味清新怡人。甚至还因其芬芳的香气而被装瓶销售!
雨水的味道和绿色密切相关。更深层的联系是人类切实的需求,即动植物的生长将会提供更丰富的食物。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这能够解释人类喜欢雨后气味的原因。而且雨后的空气其实大部分是有益的负离子,下次瓢泼大雨后,大家可以放心的大吸一口,心情愉悦,通体舒畅。
成都市锦官驿小学科学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