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黏菌病是文山地区近两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病害,目前已知文山、砚山、马关、蒙自等三七区均有零星发生。
三七黏菌病病原主要侵染一年生三七地上部茎叶。病害开始发生在覆盖厢面的松毛、山草上,以后蔓延迅速,并通过带病松毛、山草感染三七茎杆。
受害植株初期茎杆都覆盖一层灰黑色粉状物,以后病原不断扩展,终至叶面部分或全部被灰黑色粉状物覆盖。病部用手触摸有黏稠感。由于受害植株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病株普遍生长瘦弱、严重者枯萎死亡。
三七黏菌病由黏菌(Myxomycetes)侵染形成,病原隶属于原生生物界变形虫门黏菌纲。
黏菌是营养体为一团裸露的原生质体、多核、无叶绿素、能做变形虫式运动的一类生物,它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大多为腐生菌,少数寄生在经济作物上,危害寄主。
黏菌大多性喜阴凉潮湿的场所,因而只要足够潮湿的有机物质都可能成为其栖息之所,常见的栖息地(子实体形成、出现地)有腐木、枯枝、落叶、枯草等腐烂的植物残留物。三七黏菌病的菌源主要来自覆盖三七的松毛和山草,土壤和堆肥也可成为黏菌病的初侵染源。该菌孢子可借气流、雨水传播蔓延。适于黏菌生长的温度为22—25度,空气相对湿度95—%,PH值为5—6.5,以及有机质丰富的环境。
(1)农业防治:防治黏菌以生态防治方法为主,包括搞好七园内外的环境卫生,不用堆放时间过长的松毛或山草作铺厢草,厢面四周要清沟排水,不使雨水淤积。雨季勤开园门,保持适当的通风适光条件。
(2)药济防治:若田间发生黏菌病,需进行药剂防治,可直接回复本
环孢菌素胶囊
浙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