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虽美味辨别采食需谨慎
我们省的森林资源极丰富,是全国重点林业省份之一,其森林副产品蘑菇资源居全国首位。目前蘑菇的品种有成千上万种,每年还会有新的菌类被发现,我省蘑菇的品种繁多,其中有毒蘑菇有种之多。立秋后野生蘑菇陆续生长,大家都不想错过这“自然的馈赠”,但小编在这里提醒广大群众,野生蘑菇有的可以采食,有的是毒蘑不能采食。由于不易识别有毒与无毒(药用和食用),每年误食中毒者屡见不鲜,严重的甚至致死。因此,小编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可食用蘑菇和有毒蘑菇,供大家参考。
一、可食用蘑菇篇
1、榛蘑
榛蘑为真菌植物门真菌蜜环菌的子实体。呈伞形、淡土黄色,老后棕褐色。盖顶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老熟后近光滑,盖的边缘有放射状排列的条纹。撕开菌盖可见蘑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基部稍粗,柄多弯,高5~13厘米,有纵条纹,内部松软至空心。子实体中等大,肉质,丛生或单生。菌伞初为半球形,以后平展,伞面呈浅土黄色,覆有暗色细鳞;菌髓白色;柄呈圆柱形,基部稍膨大,表面稍白色,有条纹,内部松软,呈浅褐色;菌褶直生,近白色,后期变深色。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榛蘑的生长期为每年初秋8~9月,多生长于针阔叶树的干基部、代根、倒木及埋在土中的枝条上,雨后第二天最宜采摘。
2、黏团子(厚环粘盖牛肝菌)
黏团子,学名厚环粘盖牛肝菌,属于伞菌目、牛肝菌科、粘盖牛肝菌属的菌种。子实体小至中等。菌盖直径4-10cm,扁半球形,后中央凸起,有时中央下凹,光滑,粘,赤褐色到栗褐色,有时边缘有菌幕鳞片附着。菌肉淡黄色。秋季于落叶松松林内地上单生、群生或丛生。
3、黄伞
黄伞,又名黄柳蘑、黄柳菇、柳松菇、柳树菌等。属伞菌目、球盖菇科的菌种。黄伞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2厘米,初期半球形边缘常内卷,后渐平展,有一层粘液;盖面色泽金黄至黄褐色,附有褐色近似平状的鳞片,中央较密。菌肉白色或淡黄色。菌褶直生密集,浅黄色至锈褐色,直生或近弯生,稍密。菌柄纤维质长5-15厘米,粗1-3厘米,圆柱形,有白色或褐色反卷的鳞片稍粘,下部常弯曲。秋季丛生于柳树上。
4、榆黄蘑(金顶侧耳)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等。榆黄蘑子实体多丛生或簇生,呈金黄色。菌盖喇叭状,光滑,宽2~10厘米,肉质,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延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至淡黄色,偏生,长2~12厘米,粗0.5~1.5厘米,有细毛;多数子实体合生在一起,榆黄蘑色泽金黄,艳丽美观,惹人喜爱,外观恰似一朵美丽的鲜花。多生于刮倒的榆树上或倒木上。
5、侧耳
侧耳,也叫平菇。属白蘑(口蘑)科侧耳属。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13cm,白色至灰白色,青灰色,有纤毛,水浸状,扁半球形,后平展,有后沿,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稍稀,延生,在柄上交织,菌柄侧生,短或无,内实,白色,长1~3cm,粗1~2cm,基部常有绒毛。多生于杨树、柳树或其树墩垧。
6、猴头菌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子实体呈块状,扁半球形或头形,肉质,直径5-15cm,不分枝(与假猴头菌的区别)。新鲜时呈白色,干燥时变成褐色或淡棕色。子实体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菌刺密集下垂,覆盖整个子实体,肉刺圆筒形,刺长1-5cm,粗1-2mm,每一根细刺的表面都布满子实层,子实层上密集生长着担子及囊状体。一般晚秋生长在麻栎、山毛栎、栓皮栎、青刚栎、蒙古栎和胡桃科的胡桃倒木及活树虫孔中,悬挂于枯干或活树的枯死部分。
7、珊瑚菌
珊瑚菌又名“扫帚菌”,属伞菌目、珊瑚菌科、珊瑚菌的菌种。珊瑚菌的子实体由基部生出多回分枝,基柄粗大,圆柱状或柱状团块,光滑,基部白色,具粉状斑点手压后变褐色;菌肉白色,有蚕豆香味;由基部向上分叉,中上部呈多次分枝,成丛,淡粉色、肉桂红色,顶端呈指状丛集,蔷薇红色,老时肉褐色,孢子狭长,脐突一侧压扁,有斜长的斑马纹状平行脊突。多生长于阔叶林内地上,群生。
8、美味牛肝菌
美味牛肝菌又称大脚菇、白牛肝菌。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扁半球形或稍平展,不粘,光滑,边缘纯,黄褐色、土褐色或赤褐色。菌肉白色,厚,受伤后不变色。菌管初期白色,后呈淡色,直生或近孪生,或在柄之周围凹陷。管口圆形,基部稍膨大淡褐色或淡黄褐色,内实。一般7—9月生长于高海拔的针叶林与阔叶林的混交林。
9、小黄蘑菇
小黄蘑菇。淡黄色,菇体较小,菌盖直径3cm左右。群生于落叶松林内地上。一定谨记:非落叶松地的黄色蘑菇,不是此菇,不可采集。
10、小灰蘑
小灰蘑,学名棕灰口蘑。伞菌目、白蘑科、口蘑属的菌种。菌褶白色变灰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2.5-8cm,粗1-2cm,白色至污白色,具细软毛,内部松软至中空,基部稍膨大,菇体脆,易破碎。秋季群生于落叶松林内地上。
12、小白蘑
小白蘑,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的菌种。子实体小型。菌盖直径2.5~4cm,初期半球形,后呈扁半球形至平展,表面白色或污白色,中部略带黄色,光滑,边缘乳白色,稍有纤毛状鳞片,菌肉白色,较薄。菌褶初期粉红色,后呈褐色至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长2.5~4cm,粗0.7~0.8cm,白色,光滑,中空。菌环膜质,白色,单层,生柄之中部,易消失,有时破裂后附着在菌盖边缘。秋季生长于落叶松林内地上。白色,菇体较小,菇盖直径3~5厘米。一定谨记:非落叶松林内地上的白蘑菇不是此菇,不可食用。
13、马勃
马勃,俗称牛屎菇、马蹄包、药包子、马屁泡;担子菌类马勃科。嫩时色白,圆球形如蘑菇,体型较大,鲜美可食用,嫩如豆腐。老则灰褐色而虚软,外部有略有韧性的表皮,顶部出现小孔,弹之有粉尘飞出,内部如海绵,黄褐色。鲜马勃白色,菌肉嫩,可食用;老熟的马勃呌马粪包,外表是一层囊状的菌膜,内部的菌肉己老熟为干燥的粉状物可作外伤的止血药。
二、毒蘑菇篇
1、毒红菇
毒红菇,又名呕吐红菇、棺材盖子等。有毒,不可食用!!!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的菌种。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珊瑚红色,有时退至粉红色,菌盖直径5~9cm,扁半球形至平展,老后中部稍下凹,光滑,粘,表皮易剥落,边缘有棱纹。菌肉白色,味麻辣,薄,近表皮处粉红色。菌褶白色,较稀,长短不一,菌褶近凹生,褶间有横脉。菌柄白色或部分粉红色,长4~8cm,粗1~2cm,内部松软。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症。如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般及时催吐治疗,严重者面部肌肉抽搐或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死亡。夏秋群生于林内地上或林间草地上。
2、大毒滑锈伞
大毒滑锈伞,伞菌目、丝膜菌科、滑锈伞属的菌种,有大毒不可食用!!!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光滑,粘。菌盖初期扁半球形,后期平展中部稍凸起,直径5-10cm,浅黄色或淡土黄色,中部带红褐色,边缘平滑或似有条棱。秋季群生于针阔混交林内地上。
3、毒鹅膏菌
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在国外还被称为“死亡帽”。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菌种,有大毒,不可食用!!!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在初期近卵圆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长5~18cm,粗0.6~2cm,表面光滑或稍有纤毛状鳞片及花纹,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秋季生于蒙古栎等阔叶林内地上,外生菌根菌。
4、毒蝇鹅膏菌
毒蝇鹅膏菌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菌种,有毒,不可食用!!!子实体较大。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色,密,离生,不等长。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夏秋季在针阔混交林中地上成群生长,外生菌根菌。其它还有橙黄鹅膏菌、白鹅膏菌等剧毒蘑菇。
5、桔黄裸伞
桔黄裸伞,有毒,为致幻型毒菇,不可食用。子实体中等大。菌盖橙黄色至桔红色,中部有红色细鳞片。菌盖初期半球形,后平展,直径5~8cm,边缘平滑。菌肉黄色,味苦。菌褶稍密,黄色,后变锈色。菌柄近柱形,长3~10cm,粗0.4~1cm,较菌盖色浅,具毛状鳞片,内部实心,基部稍膨大。菌环膜质着生菌柄之顶部。夏秋季在阔叶或针叶树腐木的树皮上,群生或丛生。
6、狗尿苔(鬼伞)
狗尿苔,又称鬼伞,学名半卵形斑褶菇。菌盖直径3cm左右,烟灰色至褐色,顶部蛋壳色或稍深,光滑,无条纹或条棱,半球形至钟形。有皱纹或裂纹,干时有光泽,边缘附有菌幕残片,后期残片往往消失。菌肉污白色。菌褶稍密,直生,不等长,灰色,常因孢子不均匀成熟或脱落,出现黑灰相间的花斑。菌柄长可达16cm,粗达0.2~0.6cm,上部有白色粉末,下部浅紫,往往扭曲,内部空心。
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由于野生大型真菌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同种菌类存在形态多样性,不同种菌类也会出现形态相似性,许多有毒菌类在一定条件下与可食用野生菌类可能呈现较高程度的形态相似性,普通人群仅从形态外观判断其是否可以食用具有较高风险,建议不要采食不明野生菌类。而且像生长在城市路边的野生蘑菇,容易受到汽车废气和生活污水污染,不宜采食;生长在工厂河边或附近的野生蘑菇,因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有毒物质含量较高,不宜采食。切记不轻易采食自己不了解、没有食用过的野生蘑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如果碰到不认识的野生蘑菇您也可以拨打按1号键向食用菌专家咨询。
一旦中毒,可以先以催吐的方式采取自救,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诊断治疗。
野生蘑菇虽美味,身体健康最重要。
辨别蘑菇要仔细,未知品种莫采食。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如有其它农业问题,欢迎拨打按1键咨询,或者直接在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北京哪治疗白癜风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