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一篇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吗?Lindsey教授等在NEJM杂志再次分享了1例面中部皮肤病变,这次如何诊断呢?
患者男性,63岁,面中部肿块出现10年余,累及鼻子和上唇。患者长期生活在墨西哥一处隔离的热带区域,以前无条件治疗。
体格检查:双侧鼻孔闭塞、腭部浸润、上牙脱落(图A)。
图A.患者皮损表现
组织病理学结果示:泡沫状巨噬细胞(Mikulicz细胞,图B中HE染色黄箭头),浆细胞内见细菌和Russell小体(图B绿箭头)。
图B.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组织碎片培养出克雷伯杆菌。图C显示为胞内克雷伯杆菌鼻硬结亚种(Warthin-Starry染色,黑箭头),但未清晰显示细胞形态,该图仅大范围显示相关区域。
图C.Warthin-Starry染色结果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鼻硬结病,鼻硬结病是一种由
革兰阴性杆菌克雷伯杆菌鼻硬结亚种引起的慢性炎症。
其他还可致面中部区域损害的疾病包括:巨细胞癌、NK-T细胞淋巴瘤、肉芽肿性血管炎、结核、利什曼病、芽生菌病、隐球菌病及梅毒等。Lindsey教授团队拟给予患者环丙沙星治疗,但患者更愿意选择传统的墨西哥草药治疗,随后失访。
本文来自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