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珍之王竹荪

被称为“第二森林”的竹海中,蕴藏着丰富的林产品,竹荪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竹荪产于海拔—米的山坡竹林中,依靠腐烂的竹兜、竹根或竹叶寄生长成。其菌体由菌丝和子实体组成,菌丝相当于根,子实体成熟后产生孢子进行繁殖。子实体在幼嫩时可以食用,由菌托、菌蕾、菌柄、菌盖、菌裙等组成。菌裙有短裙,长裙两种,看上去很美,因此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等美称。

竹荪属于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科。在我国,作为食用珍品的竹荪有两种,一种叫长裙竹荪,另一种叫短裙竹荪。长裙竹荪产于河北、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广东、广西、台湾;短裙竹荪产于河北、浙江、江苏、四川。在各省区,竹荪又有竹蕈、竹丝蕈、僧笠蕈、竹参、竹菌,竹笙、竹姑娘、仙人笠等雅称。

自古以来,竹荪被誉为“山珍之王”。凡食用者,皆觉风味异常鲜美,而且赏心悦目。竹荪入菜,既可作主菜,又可荤素搭配。无论是烧、炒、扒、烩还是制汤,均能烹调出各种风味,既有银耳的甜脆、香菇的芬芳,也有蘑菇的鲜嫩。

广东的“竹笋扒凤燕”,福建的“竹荪响螺汤”,贵州的“竹荪银耳”,四川的“竹荪烩鸡片”,广西的“玻璃鸡片竹荪”,云南的“竹荪汽锅鸡”,上海的“竹荪莲蓬汤”,以及北京的“菜瓤竹荪”和“清真茉莉竹荪”,都是令人垂涎的美味。当今,这些昔日的宫廷御菜,被保留在国宴佳肴之列。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前总统尼克松和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都曾盛赞我国的烹调艺术,“竹荪芙蓉”就是招待他们的美馔之一。用竹荪配制各种菜肴,不管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它的独特风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竹荪煮汁浇到鲜肉上,即使三伏天,也可保持肉的鲜味而不腐;浇到熟食菜肴中,则不会馊。竹荪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和药用成分。

据现代科学分析,竹荪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尤其蛋白质含量很高,占干重的13—17%,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

临床药理研究又证明,竹荪有着比天麻高8倍的药用价值。人食用竹荪可以降低高血压和胆固醇,而且具有减肥作用。竹荪内贮存的真菌多糖类,能提高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对抑制肿瘤有显著效果。云南民间还将竹荪和糯米一起泡水饮用,据说能治五劳七伤,具有镇痛,补气、止咳、强身等功能。竹荪原系野生,产量稀少,出土一两天后不采摘便自行萎缩。

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类才掌握其生长规律,进行人工栽培。我国现已发现“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和“棘托竹荪”三个同胞姐妹,并已人工栽培成功。其色香味不亚于天然竹荪。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因地制宜利用竹林落叶、枯根及农作物秸杆、杂木屑、木片、木棍作培养料,发展竹荪生产。

竹荪—这朵绚丽的“真菌之花”,通过人工栽培,产量逐年增加,源源不断亮相高档菜馆,远销国外,同时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cs/1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