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申克孢子丝病是一种二形真菌,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环境腐生菌。当其通过刺创进入组织时便引起感染。犬猫不常或极少发病,猎犬和未去势的户外公猫发病率高。
犬:皮肤病变的特征为:无痛无痒、坚实的多处结节,结节可溃疡,流出脓性渗出物,覆有痂皮。病变最常见于头部、躯干和末梢。肢远端的结节可向上蔓延到淋巴管而形成更多的溃疡性排液结节。常见局部淋巴结肿大,极少扩散。
图3-45孢子丝菌病。犬肿大的膝部有形成痂皮的破溃病灶。
图3-46孢子丝菌病。图3-45中的犬、颈腹部破溃的病灶,有脓汁流出。
图3-47孢子丝菌病。图3-45和图3-46中的犬,位于跗部的病灶周期性向外排脓。
图3-48孢子丝菌病。猫胸侧壁大而波动性的肿块。中央有溃疡性病灶。(自D.Angarano)
猫:皮肤病变包括不愈合的刺创、脓肿、蜂窝织炎、有痂皮的结节、溃疡、化脓性破溃,有时组织坏死。病变常位于头部、肢远端或尾根。可伴有精神沉郁、嗜眠和发热。常有扩散。
症状鉴别
其他真菌和细菌感染,异物反应、肿瘤。
诊断1细胞学(渗出物,组织抽取物)——脓性或(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症。在猫,细胞内外可看到圆形、卵圆形或香烟形酵母菌,但在犬难以看到。2皮肤组织病理学——结节至弥散的脓性或(化脓性)肉芽肿性皮炎。与隐球菌相类似的真菌在猫容易见到,但在犬难以看到。3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组织或渗出物中的孢子丝菌抗原。4真菌培养——从被感染的猫容易培养出申克孢子丝菌,但难以从感染的犬分离出。治疗和预后1全身长期(数周至数月)进行抗真菌治疗,临床治愈后至少再继续治疗1个月。2病变周围剪毛,使用利夫沙西,24h一次,直到病变消失。同时配合加芪素,提高治愈率。
3戴一次性手套,处理完可能被污染的动物后要清洗手臂。4预后一般至良好,但可复发。没有犬将疾病传染给人的报道,但感染的猫具有高度传染性。本图文转载自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