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12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华夏皮肤科论坛暨协和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讲者、参会同道汇聚一堂,共飨盛宴。
论坛首日(5月11日),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HSIAIC)举行了成立发布会,中国医医院晋红中教授担任协作组组长。发布会上还举行了副组长聘任、协作单位授牌与协作组成立的启动仪式。(更多详情)
5月12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华夏皮肤科论坛暨协和高峰论坛正式拉开帷幕,医院皮肤科常建民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大会主席、中国医医院晋红中教授致欢迎辞,向来自国内外的同道表示欢迎和感谢。
张建中教授
医院
走进诊室: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与管理
张建中教授围绕特应性皮炎(AD)的问诊、治疗和原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一,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要仔细询问,认真检查,大胆诊断,能诊断AD就不诊断为湿疹。第二,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管理,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并做好随访。第三,不要让患者乱忌口,要做好阶梯治疗,敢于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做好长期管理。
郝飞教授
医院
系统性接触皮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郝飞教授对系统性接触皮炎(SCD)的定义、临床特征与表现、病因、诊断线索和如何避免变应原进行了介绍。郝教授指出,从理论上来说一切湿疹样皮损都应有病因,要重视SCD的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对湿疹样疾病的理解。他强调,了解更多知识并建立相关的诊治思路,包括检查但不能完全依赖检查,可以减少例如湿疹等描述性的诊断。
晋红中教授
中国医医院
糖皮质激素在免疫性皮肤病的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晋红中教授首先对《糖皮质激素在免疫性皮肤病的应用专家共识》的背景,包括激素治疗基础、对细胞的影响和剂量范围等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晋教授系统地从适应症、剂量、疗效、安全性、联合用药和治疗时机等方面,对中重度SLE、皮肌炎、天疱疮、重症药疹等推荐等级的选择及注意事项做了解析。
邓春玲教授
麻州大学医学院
年麻州医学院罕见疑难病两例
邓教授首先分享了两例KID综合征,介绍了病例的临床特点与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对疣状黄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了阐述。此外,邓教授在回顾综合症疣状黄瘤的研究现状后,与与会嘉宾进行了两例报告病例的诊断与治疗的探讨。
刘晓明教授
医院
银屑病的循证外用治疗策略
刘晓明教授指出外用治疗是轻、中度银屑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她介绍了外用治疗的原则和途径,强调要特别重视患者的依从性。不同类型的银屑病要选择不同的外用药物,糖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3衍生物应用是一线首选,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此外,她结合国内外的专家共识和研究,介绍道激素和VD3衍生物复方制剂的疗效优于单方早晚联用,基于复方制剂的优化序贯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孙建方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精彩病例
孙建方教授分享了11种皮肤疾病共13个皮肤肿瘤病例,从临床和病理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临床表现的诊断要点特别是皮损特点和组织病理特点,并对易误诊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介绍,并强调在诊断时,病理一定要结合临床特别是皮损的特点。
涂平教授
医院
医院皮肤科病例分享
涂平教授教授主要从临床和病理两个方面,梳理了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痣和表皮痣的临床病例。涂教授指出,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痣是先天性大疱性鱼鳞样红皮病的一种镶嵌类型,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发生KRT1/KRT10镶嵌突变所致,具有遗传性,需要与疣状表皮痣鉴别。
刘跃华教授
中国医医院
医院典型病例展示
刘跃华教授分享了前额纤维性脱发、结节性淀粉样变性压型:结节性交样变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和皮肤克罗恩病五个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与诊断标准,并就可能的诊断进行了鉴别分析。
常建民教授
医院
年医院精彩病例
常建民教授主要介绍了单侧现状和旋涡状痣样过度黑素沉着病、阶段性色素性痒疹、进行性筛孔状和带状色素沉着及线状白癜风等多个色素性皮肤病病例,就病例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点进行了解析,并作了部分疾病研究综述的分享。
李航教授
医院
皮肤肿瘤的望闻问切
李航教授介绍了在皮肤肿瘤的诊疗中,望、闻、问、切要注意的事项,并强调了四个方面各自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最终术式的选择,他指出除了要在明确病理诊断、影像学判断范围及血供、系统评估、术前检查的基础上,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自我控制能力、对外观的要求、手术性价比和后续治疗等。
于世荣博士
新疆医院
KAPOSI肉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于世荣博士首先对卡波西肉瘤的定义、流行病学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免疫抑制相关型KAPOSI肉瘤,不同发病时期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具体病例介绍了KAPOSI肉瘤的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
李珊山教授
医院
形形色色的孢子丝菌病
李珊山教授围绕东北地区常见的孢子丝菌病,做了临床分型、临床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的分享。她通过大量的病例和临床图片,对孢子丝菌病的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皮损特点进行了详细归纳和总结,特别强调了临床和病理检查在该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高艳青教授
首都医院
神经梅毒若干问题
高艳青教授围绕神经梅毒,就其背景、流行病学和发病率进行了简单介绍,详细阐述了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容易误诊的疾病的鉴别诊断。她指出一定要严格遵循诊断标准,临床联合脑脊液甚至影像学或多学科会诊。最后,她将神经梅毒诊断情况进行了总结:神经梅毒,合并神经梅毒,合并梅毒而不是合并神经梅毒。
满孝勇教授
浙江大医院
皮肤病与口腔黏膜疾病
满孝勇教授首先介绍了临床上常见的急性与慢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他还总结了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口腔黏膜上的表现,如儿童手足口病的舌黏膜表现、口交导致的喉部尖锐湿疣等。此外,他还通过大量临床图片,对结缔组织病和色素性疾病在口腔黏膜中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归纳和展示。
晋红中教授
中国医医院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优选方案
晋红中教授介绍道,生物制剂有效缓解了传统治疗不能满足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治疗需求的问题,并结合临床病例展示了依那西普在寻常型和关节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生物制剂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应对特殊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李薇教授
医院
自身免疫性疱病的非激素治疗
李薇教授首先对自身免疫性疱病的病谱、治疗史、病因、临床表现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对自己20余年从事自身免疫性疱病的治疗的经验进行了详细总结和归纳,就急性进展期和非急性进展期的治疗方案做了逐一阐述。此外,她特别强调不仅要加强黏膜和皮损部位的局部处理,还要寻求系统支持治疗。
杨秀敏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
骨科植入物过敏1例
杨秀敏教授从一例骨科假体植入导致的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入手,对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她具体阐述了她和自己的团队如何通过斑贴试验对患者做出诊断的过程,指出术前过敏原检测对于减轻术后不良反应有很好的帮助。
徐子刚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
新生儿红斑狼疮的再认识
徐子刚教授以一例新生儿红斑狼疮(NLE)为例介绍道,红斑狼疮是由于母体内IgG抗体转移给婴儿所致,就常见的皮肤损害、皮损发展特点和伴/不伴系统损害的情况作了详细阐述。通过结合国内外研究,他总结到:第一,毛细血管扩张,是由婴儿到母体,要发现母亲的问题;第二,传导阻滞,是由母体到婴儿,要预知CHB的发生。
傅裕教授
医院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的规范化治疗
傅裕教授首先回顾了光动力疗法的治疗原理、三要素和优点进行,基于光动力治疗对肿瘤性皮肤病和非肿瘤性皮肤病、同类疾病不同部位等的治疗效果差异的思考,他分享了自己在光动力治疗的规范化治疗中的合理适应症、规范化操作和禁忌症等方面经验。
“本届论坛共设立六个论坛及专场,17位医生做了病例报告与交流,19位特邀嘉宾作了专题分享,多名皮肤科同道参会,创下了历史新高”,涂平教授在闭幕式上如是总结。最后,他代表组委会向参与及给予本次大会支持的讲者、主持人、企业和媒体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并宣布:年5月24-25日,我们北京再聚。
更多精彩,尽在新版优麦医生APP
小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