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耿建洪介绍,隐性感染是指由与疑似布氏菌感染的家畜、畜产品有密切接触史,或生食过牛、羊乳及肉制品,或生活在布氏菌病疫区;或从事布氏菌培养、检测或布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流行病学史,且符合实验室确诊结果。隐性感染期间无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
布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某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布氏菌病的诊断,应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情况综合判断。
布病可防可治科学预防是关键
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耿建洪介绍,布氏菌病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肌肉疼痛等。发热一般发生在午后,38.5℃以上,可自行缓解,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故称为波浪热。还常伴有多汗、头痛、乏力等症状。养殖羊、贩卖羊的养殖户或与羊粪、羊分泌物有接触者会被感染,吃不熟的羊肉或饮用没有彻底煮熟消毒的羊奶也可感染。
耿建洪提醒,布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传染病,家庭饲养羊、牛等家畜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饲养、接羔、挤奶时,必须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随穿随脱,定时消毒,接触后要洗手;接羔、处理流产胎羔时,要带上长胶皮手套,处理完要用消毒剂洗手。注意环境卫生,牲畜粪便等要及时清理,避免水源污染;对流产物污染的地方用生石灰或消毒剂进行消毒。不饮用来源不明、消毒不彻底的牛奶、羊奶,更不能吃没经过检验检疫的牛羊肉,家中菜板、刀具要做到生熟分开,烤串、涮肉一定要确保肉熟透,不食生肉和半熟的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