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声音的乐谱一一个以ldquo

白癜风药膏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310/4784987.html

作者:邹彦

内容提要

关于西方音乐自古典时期以来各类乐谱及其声音实现问题的探讨,应从以读者中心的思路出发,不能因存在主观因素而否定“演奏-教学”刊本,过分依赖“原典版”的思想需得以修正;书写乐谱远不是作曲家最终的想法,也非对作品进行理解的唯一依据,其内涵需要读者以各种方式不断解读;录音亦是一种乐谱版本;乐谱中凝结的不仅是符号更是声音;对书写乐谱的诠释应努力探寻超越乐谱的声音;理想声音是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关键词

历史声音;内心声音;理想声音;乐谱版本;书写乐谱;艺术成品

作者简介

邹彦(~),男,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上海)。

刊登于《音乐艺术》年第3期

西方学术界对乐谱版本的重新修订,特别是所谓“原典版”(Urtext)的修订成为近半世纪以来音乐学家的重要工作之一。以肖邦的乐谱而言,较为重要的是由扬·艾凯尔(JanEkier)和帕威尔·卡敏斯基(Pawe?Kamiński)编订的波兰国家版(NationalEdition,简称NE),以及由约翰·林克(JohnRink)和吉姆·萨姆森(JimSamson)等学者正在编订中的新评注版Peters肖邦作品全集(简称PE)。然而,编辑肖邦乃至任何一位作曲家作品具有唯一性的Urtext是完全不可能的[i],Peters版的编者也坦言“我们的步骤是为每一部作品鉴别一个单独的、首选的底本,之后为这个底本(我们认为是‘最好的’,即便不是最权威的)准备一个刊本。”[ii]因为,很显然,音乐作品并非是乐谱,[iii]乐谱也绝非音乐作品的唯一存在方式。

而对于乐谱版本问题,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by/11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