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皮肤的慢性危害、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为预防和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做一些检查,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尿液微量蛋白、血脂系列、心电图、视力和眼底、血液肝肾功能、足部情况、体重情况、血压、胸片、肝胆超声和神经系统检查。检查的项目和周期具体如下。
每月查一次: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压体重、足部、皮肤情况。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一般控制目标为4~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控制在5~10毫摩尔/升(注意控制目标值不等于正常范围值)。对于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或者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建议自备床边血糖仪,学会在自家自测血糖,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病友,应控制血压小于/80毫米汞柱,也建议自备血压计,学会在家自测血压,每日一次。要定期检测体重,体重正常值为BMI18.5—23.9千克/平方米,超重为BMI>24,肥胖为BMI>28(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可结合体重,个人情况制定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如糖尿病病友短时期内体重下降超过5%,应提高警惕,并寻找原因。足部的检查主要看足背和胫后动脉的搏动、足有否畸形、皮肤是否有破溃或老茧,以及鞋子是否合适等,因为糖尿病可导致足部病变。
一季度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是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和治疗监测的“金标准”。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一般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蛋白控制在6%~7%较为理想。对需要加强治疗达标的患者,可能检查的频率要高一些。
半年查一次:血脂、肝肾功能、尿酸等。、
每年检查一次眼底、心电图、脑血流图、血管超声等。
糖人生活广场
快乐降糖平稳人生
吉善堂大药房编辑制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