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坚持一下。
“虽然我不完美,但是我很棒。”
——每日一句
(音乐治愈不愉快)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重要知识点:
1.概念:卡介苗、质粒、基因转移、基因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源性转换、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源性细菌
2.细菌的变异现象有哪些?有何意义?
L型细菌、H-0变异、S-R变异、毒力变异
3.质粒的特点有哪些?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哪些?
4.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有哪些应用?
(冬日里的快乐)
1、卡介苗(BCG):强--弱(毒力变异)
卡-介(Calmette-Güérin)二氏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胆汁、甘油和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13年传代得到毒力减弱而抗原性稳定的菌株,用于结核病的预防。
2、质粒:
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染色体之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链DNA,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决定细菌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表型:F质粒、R质粒、Vi质粒)
3、基因转移: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内的过程称为基因转移。
4、基因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基因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特性。(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可通过和等方式进行)。
5、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裂解释放的DNA片段,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6、供体菌和受体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将遗传物质,自供体菌转入受体菌,使后者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7、是以是军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8、是指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时,以的形式整合入宿主菌,使宿主菌获得噬菌体基因所编码的某些遗传性状。
9、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通过尾管将其基因组DNA注入细菌体内,进入细菌的DNA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复制:
①溶菌方式,此类噬菌体亦称,在细菌内复制后,很快,形成很多子代噬菌体,通过裂解菌体而释放。
②溶原方式,此类噬菌体亦称及DNA进入细菌后整合入细菌的染色体中,随细菌染色体DNA复制传给子代细菌,并赋予子代细些遗传特性,此类整合在细菌染色体的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还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菌。(前噬菌体可导致溶原菌的性状改变,称为溶原性转化。)
10、
细菌的变异:①形态变异:多形态、细菌L型;②结构变异:H-O变异、荚膜、芽孢;③菌落变异:S-R变异;④毒力变异:某些疫苗及变异菌株;⑤耐药性变异。11、L型细菌:在某些情况下,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受到抑制或遭到破坏时,细菌并不一定死亡,只是不能维持固有的形状,呈现多形性,此称为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
12、H-O变异
13、S-R变异
14、毒力变异用细菌毒力的变异,包括独立的增强和减弱,一些强毒力的病原株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可使独立减弱或消失,如预防结核的卡介苗。15、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染色体之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链DNA,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决定细菌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表型:F质粒、R质粒、Vi质粒)。16、遗传变异的应用:在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筛选致癌物质;流行病学(追踪传染源与传播的规律);基因工程。笔记备份:
小啊瓜“一元也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