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将给各位简要介绍下,猕猴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猕猴桃种植的过程中,面临的病害种类较多,相关资料显示,已知影响较大的病虫害类型就有30余种,其中不乏一些会致死的病害问题。主要表现为细菌性溃疡病、根腐病和黑斑病等。这些病害在发生之后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会造成大范围的病害问题,为猕猴桃的成活率以及产量造成极大威胁。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就需要在提升猕猴桃栽培技术的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防御工作,实行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控制病虫害的影响。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一、猕猴桃种植的主要病虫害问题
1.溃疡病的发病症状和规律
溃疡病是细菌性病害的一种,在发病之后往往会对猕猴桃产量造成极大的威胁。发病时间为每年的2—3月份,主要表现为,猕猴桃植株的病害部位产生呈现乳白色的菌液,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由白转红,在其颜色呈现出铁红色时就代表其已经进入病害的影响峰期,之后的病害部位会直接腐烂,最终枯死。
(1)症状表现
溃疡病的危害范围较大,在主干、枝条和叶片上均可能产生溃疡病害问题。其中的主干和枝条在发病的初期表现为表层皮起鼓,且组织明显变软,在后期发育过程中,病斑会随着主干的生长而扩大,且颜色逐渐变深。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病害位置的表层会与枝干主体分离,在外力下压的情况下,表皮呈现松软的状态,发病的后期,在表皮部位流出病菌,这类病菌会对木质结构形成影响,致使出现溃疡腐烂的问题,在溃疡病害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极易造成整棵树死亡的严重后果;叶片发病的情况下,在最开始会在叶片上出现小的斑点,斑点周边存在肉眼可见的黄色晕圈,在病害问题逐渐加剧的形势下,斑点面积不断扩大,其颜色也由浅及深,此时的黄晕圈更加明显,病害部位受潮的情况下会形成水渍形式的病斑,发展到后期,叶片枯死。
(2)发生规律
溃疡病病菌的生命力较为顽强,可以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在冬季寄宿在枝干上,春季通过多种渠道传播,造成大范围的病害问题,严重威胁猕猴桃的产量。其一般在3月发病,进入4月已经进入病害影响的峰期,资料分析可以得出,该病菌在高温环境下的染病几率较大,尤其是在雨季,可以随雨水大范围传播。
2.褐斑病的发病症状和规律
(1)症状表现
病害影响主要集中在叶片边缘,在最初仅会在叶片的边缘产生较小的绿色斑点,在病害加剧的情况下,斑点会逐步向叶面扩散,且呈现出不规则的深色病斑。在雨水的天气下,病情发展速度加快,斑点颜色逐步加深,由褐色转变为黑色,此时的叶片将出现霉烂的症状。
(3)发病规律
在进入冬季后,褐斑病的病菌会以孢子和菌丝的方式进行潜伏,在进入春季后,其分生孢子会在风力和雨水的作用下,四处扩散,当接触到猕猴桃的嫩叶之后不会直接发病,而是在进入抽梢期才会在叶片上形成病害。受到气候因素影响,我国的南方地区温度较高,适宜该病菌传播。在发病后致使大量叶面枯萎掉落,这些叶片中的病菌将成为病原体,继续危害其它健康的植株。
3.花腐病的发病症状和规律
(1)症状表现
主要危害花蕾,花朵和幼果,引起大量落花,落果,导致果实变小,变形。易感花首先是雄蕊(花药)并变成深棕色,然后侵入花瓣和子房。可见的内脏是黑褐色的,完全腐烂,像烧伤一样。受损严重的花蕾没有肿胀,花蕾变成褐色,芽掉落,花丝变成褐色和腐烂,最终掉落。
(2)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叶芽,花芽和患病体上越冬。在早春,它随风,雨和人类活动而在果园中传播。它也可以通过昆虫和病体传播,气孔和伤口侵入。该疾病的发生与气候密切相关。在整个开花期,花的发生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种植密度过大,过度生长和过度施肥的果园发生率高于中等种植密度,中等生长和平衡施肥的果园发生率。
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注重病虫害监测
为提升病虫害的防治能力,需要加强对区域病虫害问题的监测投入,通过对病虫害种类和数量的全面了解,来制定相对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采取防治结合的原则,应对病虫害问题。
2.做好植物检疫
在进行猕猴桃种植的过程中,部分苗木是由苗木基地供应的,针对这些外来植物应做好全面检疫工作,确保无病虫害存在才能进入种植区域,以免对果园中其他的健康植株构成威胁。
3.栽植管理的防治措施
总结以往的种植经验来看,树木的长势与其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存在直接联系。为此,要想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除了要从技术措施方面入手,还需从猕猴桃种植的本身入手,通过提升猕猴桃的长势来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
以上便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介绍。由于猕猴桃的市场需求量较大,果农加大了对猕猴桃的种植与培育,但在培育的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质量。为此,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加大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根据区域的病虫害发展形式,制定相对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消除病虫害的危害影响。以期能够提升猕猴桃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