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宇
我院级本科作曲系校友
喜
报
日前,由葡萄牙MisoMusicPortugal协会举办的年MúsicaViva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我院校友张兆宇的作品《传承》(Inheritance)荣获一等奖。在此向张兆宇及其在校期间的指导教师陈丹布教授表示祝贺。
葡萄牙MisoMusicPortugal协会经该国公共事务部认证,旨在推动当代音乐的发展,鼓励各国间文化价值的沟通以及新兴艺术观念的传播。MúsicaViva比赛自年开始举办迄今已有20届,该比赛每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甄选一部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将于年第27届MúsicaViva音乐节中进行展演。
张兆宇
博士,哈尔滨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自幼学习音乐,蒙汉文化相互融合的多元性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作品经常被描述为“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及贯穿始终的个人风格”。
作品曾获得奖项有:第二届帕拉天奴比赛一等奖,年美国金钥匙比赛二等奖,波兰第十六届卡兹米尔兹·赛罗茨基比赛、四川成都第七届阳光杯比赛、上海TMSK民乐作曲比赛、广西东盟音乐节比赛优秀奖,捷克德沃夏克比赛、美国香槟-厄巴纳交响乐团比赛决赛入围,年美国SCI协会爱荷华大学分会新音乐作品征集、年国际长号节(美国)作曲计划获胜者,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第二十届21世纪钢琴作品委约奖等。曾创作古筝与大提琴作品《秋风吹过的傍晚》。次中音萨克斯管作品《矇之幻想》为中央音乐学院业余考级演奏家级曲目。
电子音乐创作方面曾获国际电子音乐协会驻节作曲奖(ResidencyPrixCIME),葡萄牙MusicaViva作曲比赛一等奖。作品曾入选多个国家的音乐节及会议,如美国电子音乐协会(SEAMUS),纽约电子音乐节,SCI国家及地区性会议,美国圣地亚哥音乐文化会议,鲍尔州立大学新音乐节,美国学生电子音乐会议(N_SEME),国际长号节(美国),印尼哈拉潘大学新音乐节等。论文曾发表于第二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学学术研讨会(武汉音乐学院)等。
张兆宇附中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并于中央音乐学院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相继取得本科和硕士、博士学位。他师从过的老师包括:李黎夫,陈丹布,SeverTipei。电子音乐方面师从ScottWyatt。
在校期间指导教师
陈丹布
年起任教于我院
当代中国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和音乐分析课。目前还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秘书长、北京现代音乐节执行总监、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周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东盟音乐周作曲比赛评委;曾于-年创办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帕拉天奴”杯作曲比赛并担任组委会秘书长和比赛评委。
主要音乐作品:舞剧音乐《情殇》、交响舞剧组曲《情殇》(该舞剧已成为北京舞蹈学院经典保留剧目)、舞剧音乐《红楼·葬花魂》(北京舞蹈学院经典保留剧目)、舞剧音乐《厚土》、舞蹈音乐《贵妃醉酒》(中央电视台舞蹈比赛、桃李杯、文化部舞蹈比赛获奖作品);交响序曲《天海飞桥》、交响诗《风鹏-为管弦乐队而作》、琵琶协奏曲《袖剑与铜甲金戈》、《幻境乐舞-为管弦乐队而作》、混合室内乐《长歌》、琵琶古筝二重奏《醉影婆娑》、琵琶独奏《袖剑与铜甲金戈》、古琴与室内乐《忆故人》,此外,还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影视音乐等。
获得文华奖中国文化部97舞剧调演比赛音乐奖第一名、99北京市政府音乐创作奖、文化部文华奖全国第十三届交响乐作品比赛三等奖第一名、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同时,音乐作品得到中国、美国等中外乐团的广泛演出。
主要论译著:《曲式分析基础教程》(第三版)——荣获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奖、《模糊功能的曲式结构意义》、《音乐的新线性分析方法》、《超越申克主义》、《旋律的遗传密码》、《席曼诺夫斯基和他的遗产》等10余篇论译文。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