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农创新实验班微生物的神秘世界西北农

白癜风怎么样治疗 http://m.39.net/pf/bdfyy/

窗外烈日炎炎,西农创新实验班中的同学在知识的细雨中感受到了沁人心脾的清凉。5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的微生物学专家刘变芳教授莅临一中授课,为高一、高二年级创新实验班的同学带来了一场“探索微生物的神秘世界”的科普讲座,并在5月24日下午带领同学们做了检测环境微生物的实验。

微生物的世界五彩缤纷,虽然肉眼无法看见,却是自然界中一支数量庞大、作用神奇的队伍。因此,我们要学好生物学的知识,掌握微生物生命的规律,并进一步运用它兴利除害,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刘教授以春风化雨般的姿态、简明清晰的语言为同学们介绍了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和人们对微生物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刘教授的讲解不仅让同学们对生物学、微生物学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而且对在生物学上感兴趣的同学的择业方向也有积极影响,让人受益匪浅。

讲座过程中,刘教授还设置了与课内知识紧密相关得丰富有趣的问题,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并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适时夸奖,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所著名高校深厚的人文底蕴。

实验课——检测环境中的微生物

5月24日下午,刘变芳教授与我校生物组的闫静、张金玲、曹武文三位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生物实验室观察、制作微生物的装片,并检测环境中的微生物。

刘教授从西农为我们带来了培养好的微生物菌落、制作好的微生物装片和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供同学们观察和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2.懂得无菌操作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数量丰富的微生物。由于它们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难以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个体的存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又有怎样的微生物呢?请大家拭目以待!

实验过程:

实验进行中,刘教授讲到很多灭菌的方法,并动手演示了微生物的接种过程。

在刘教授的指导下,同学们制作微生物装片,接种环境中的微生物。

稍加留意,我们可以发现,在发霉的面包上、腐败的肉汤中、朽木的表面都有某些微生物的菌落。自然界只要有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物质和环境条件,它就可以生长繁殖。因此,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用培养基来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形态显微观察

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总称,菌落大而疏松,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气生菌丝会具有一定形状、构造和色泽,所以菌落表面往往有肉眼可见的构造和颜色。

放线菌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起,表面呈丝绒状,且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放线菌的存在对人类大有益处,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抗生素都是放线菌产生的。

细菌的菌落湿润、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且边缘整齐,菌落各部位颜色一致。

实验结果:

刘教授从西农为同学们带来了灭菌后的培养基平板,指导同学们检测并培养口腔中、手上、空气中、手机屏上、头发上等环境中的微生物,实验仍在进行,静待三天后的结果……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对于本次实验,同学们不仅是耳闻之,目见之,更体会到了微小之处生命的存在。一室之内,三尺讲台,刘教授为同学们传达的是尊重科学,敬畏生命的人生态度。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大师课!

End

(撰稿:张金玲学生:王嘉璐

编辑:贾姝媛审校:冯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yw/102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