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每一克土壤中含有几千万个微生物,土壤最基础、最关键的“团粒结构”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系统,这是土壤的本质。土壤为植物提供根系生长的环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空气以及矿质元素都是直接从土壤中摄取的。
当前,土壤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最严重的因素,土壤改良与修复已变得刻不容缓。土传病害,作为限制生姜优质高产的另一大痛点难题,让各位生姜种植者头疼不已。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土传病害”这一话题,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与思考。
想想看,像黄苗、死棵、茎基腐、姜瘟、花皮、赖皮等病害问题,是生姜种植过程中困扰着各位生姜种植者多年的痛点难题,越是老姜区,这种现象越严重,年年重茬连作,致病菌群数量年年积累成倍级增多,以致土传病害表现为逐年加重。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在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会引起幼茎溃疡或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在作物生长后期发病,一般年份会造成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可达50%-60%,甚至绝收。土传病害发生后,比较难以防治,且致病菌会在土壤中越冬,来年还会继续侵害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那到底什么是土传病害?为什么会出现土传病害?怎样预防及根治土传病害的发生?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疑虑,本文将为各位生姜种植者一一解答有关土传病害的上述问题。
土传病害是什么?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或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侵染病原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线虫等。根部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一方面受根系分泌物的成分和浓度的左右;另一方面与土壤中病原体的数量相关。因此,抑制作物根系周围病原物的活动应该成为土传病害防治的基础。同时,还需要重视和考虑土壤理化性状对作物、土壤微生物和根部病原物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调节作用。
土传病害是如何发生的土壤中,自然状态下会存活着大量的微生物菌体,既有有益菌,又有致病菌,土传病害多数与致病菌相关。在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下,致病菌会通过伤口或者其他途径侵染寄主,并进行大量的繁殖,尤其现在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更加导致土传病害大范围的蔓延与大面积的繁殖。当土壤的环境条件不利于致病菌的生长时,其就会以孢子状态进入休眠期,等到环境条件适宜时再次侵染作物。这就是一般土传病害发生的规律,大致如此。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姜产业的快速发展,土传病害呈高发态势。仔细分析,引发生姜土传病害频发的关键因素,可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姜种带菌、重茬连作、不合理施肥。
姜种带菌,这是主要因素。
生茬地的生姜就一定没有问题吗?在实际的生姜生产过程中,有些生茬地也会出现黄苗、死棵等情况,如果说土壤没有问题,那就是姜种的问题了,实际上很多生姜种植者在选姜种的时候不够仔细,挑选了本身就携带致病菌的姜种,使致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并大量繁殖,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影响生姜产量。
重茬连作,这是重要因素。
连年的重茬种植,使某些致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并形成病土,年年发病。像生姜枯萎病,因其早期表现症状并不明显,防治极其困难,并且没有有效的防治化学药剂,对生姜生产造成毁灭性的威胁,尤其是重茬严重的地块。
不合理施肥,这是关键因素。
大量施用未腐熟发酵的粪肥。一方面,未腐熟的粪肥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致病菌,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环境就会引发病害,严重影响生姜的生长;另一方面,在施用未腐熟的粪肥后,在土壤高温、高湿的情况下会重新进行腐熟、发酵,因发热、释放有毒气体等会造成伤根、烧苗,造成生姜减产。
传统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尤其是氮肥,土壤氮肥超标会滋生土壤中尖孢镰刀菌、丝核菌等病菌的繁殖生长,导致生姜枯萎病、腐烂病等病害的发生;传统复合肥的大量使用,还会加重土壤出现“三高一板”问题。
怎样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第一,精选姜种
与其他作物相比,生姜的品种不算太多,山东区域内主要有“平顶四、缅姜、小黄姜、红芽姜、山农一号”等几个主要品种。虽然品种不多,但差异较大。所以,结合当地实际生产现状以及市场真实需求、周边配套措施等,选择适于当地种植的品种,切忌盲目跟风。
在挑选姜种的时候要实地考察,提前预留。选择生姜长势较好的地块,未经过雨水涝害,没有任何病害发生,挑选无病无害无虫孔、姜块胖大的留作姜种,需单独储存。
第二,调理土壤
推荐选用养地养根养果三大篇章,其技术原则是:大量增加复合甲壳素功能有机肥料、复合甲壳素根系养护肥料、复合甲壳素大量元素特种肥料的使用,大量减少复合肥料的使用。坚决不使用未经工业化腐熟的农家肥;坚决不使用激素肥料。配套深耕机(耕深达到35-40厘米)、打破犁底层、增强缓冲性能,配套微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减轻浇水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等。
养地养根养果三大篇章技术核心内涵是“专利复合甲壳素全生育期大量且连续的应用”,为生姜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与传统化学药剂熏蒸所不同,重在调理,而非化学防治。
第三,生物制剂与化学药剂防治
首先,姜种处理,很必要。晒姜种时需要对姜种表面进行药剂处理,推荐姜种处理配方:1喷雾器(30斤水)兑3盖养根素+1.8%阿维菌素30ml+30%甲霜恶霉灵25ml+枯草芽孢杆菌50g,一方面打破姜种休眠,另一方面预防病害发生。
其次,预防、用药、需趁早。结合当年的天气以及历年来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分别在定植时、出齐苗、三股杈、培土前后等关键节点,提前做好用药预防。例如遇到高温高湿的天气较多,就需要提前至二三芽就开始用药预防,特别是针对之前发生过死棵的地块。目前常用的预防药剂,主要有常规化学药剂和复合生物制剂两类。
最后,对症、下药、要果断。一旦田间发现病株,要果断选择化学或者生物菌剂进行浇灌,控制病株蔓延。若田间发现有烂脖子病株,及时用可杀得三千、恶霉灵、甲基硫菌灵灌根防治,每隔7天左右一次,连续2-3次。也可以用铜制剂、氯溴异氰尿酸、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防治。同时,将病株及时隔离,无法救治的病株及时拔除。或者采用淋灌结合、以菌治菌方式,对发病中心进行单株管理,相比于预防要加大用量。
本文小结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壤问题的出现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生姜能够实现优质、高产、可持续,在对待土传病害的问题上一定要严阵以待,希望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问题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大家支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