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柑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柑橘产区如果降雨很是频繁,涝害多发,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还给许多病菌提供了温床,稍有松懈,它们就会入侵果园,而其中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喜湿的脂点黄斑病。

脂点黄斑病病菌的子囊壳在潮湿环境下,吸水膨胀释放子囊孢子,并借风雨传播。因此长期降雨有利于病菌的形成、释放和传播。降雨量与脂点黄斑病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降雨量越多则病情增长率就越高。

在脂点黄斑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内,我们经常能发现大量积水,并伴随沤根黄化的现象。持续降雨、洪涝灾害等天气状况发生时,若果园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与措施,将大大提高脂点黄斑病的发生。

不少柑橘区多以水田种植为主,以前种水稻,现在改种柑橘。水稻土粘重大,保水能力强,地下水位高,也是造成积水难以排出,容易滋生病菌的原因之一。

环境温度影响发病时期

脂点黄斑病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3-4月春季气温回升,清明前后多雨天气是病菌的第1个侵染高峰期。

病菌具有潜伏侵染性,从新梢嫩叶的气孔侵入叶片,潜伏期2-4个月。5-6月温暖多雨,是病菌的第2个侵染高峰期,及春梢发病高峰期。8-10月秋梢萌发期是病菌的第3个侵染高峰期,及夏梢发病高峰期。病菌以危害夏梢最重,春梢、秋梢次之。危害症状图解

柑橘脂点黄斑病也叫黄斑病、脂斑病,是柑橘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以侵染嫩梢和果实为主。根据不同的侵染时期、部位和病状变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脂点黄斑型

叶背受害症状

初期病叶的背面出现淡黄色或黄褐色油浸疱疹状小粒点,呈现不规则淡黄色斑,几个或十几个群集在一起,边缘不明显。以后病斑扩展老化,颜色变深,形成不规则黄色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是春梢叶片被侵染后或在展叶后不久感病的主要症状。

叶面受害症状

每个病斑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可见不规则黄斑,边缘不明显,中部淡褐色至黑褐色颗粒状小点,病斑周围组织仍保持绿色,老弱叶片几乎整张叶片会黄化,引起大量落叶。

褐色小圆星型

初期在叶面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圆形斑点,随后扩大成圆形斑点。病斑边缘凸起,色深,中央凹陷,色较淡,后期病斑呈灰白色,上面生长黑色小粒点,为分生孢子器。是秋梢叶片被侵染后或在叶片老熟后被侵染的主要症状。

混合型

在同一张叶片上发生脂点黄斑型的病斑,又有褐色小圆星型的病斑,多出现在夏梢叶片上。

果实受害

病斑常发生在向阳的果面上,一般不侵入果肉。发病初期为黄白色“花斑”或疱疹状污黄色小突起,随着病斑不断扩展和老化,点粒颜色变深,病斑分泌脂状物被氧化成污褐色,形成病健界限不明的大脂斑,或呈褐色小圆星,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发生流行特点

流行规律

●引发柑橘脂点黄斑病的病原为柑橘球腔菌,该病原菌多以菌丝体在树上病叶或落地的病叶中越冬,也可在树枝上越冬。

●3~4月春季气温回升,清明前后多雨天气是病菌的第1个侵染高峰期(春梢)。病菌具有潜伏侵染性,从新梢嫩叶的气孔侵入叶片,可潜伏2~4个月。

●5~6月温暖多雨,是病菌的第2个侵染高峰期(夏梢),春梢发病高峰期。

●6~7月是入侵幼果的重要时期。

●8~10月是病菌的第3个侵染高峰期(秋梢),夏梢发病高峰期。

发病原因

①脂点黄斑病的发生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量越多则病情增长率就越高。持续降雨、洪涝灾害等天气状况发生时,发病严重。

②柑橘树受冻害、日灼、机械损伤、虫伤等造成伤口可为本病发生流行创造条件。

③历年发病重,冬季清园不到位,果园失管,树冠郁蔽,树势弱也容易引发此病。

近期连续降雨,导致果园积水严重,洪涝的发生同时给树体造成损伤、树势衰弱,以上几点几乎占全。所以,当前一定要警惕脂点黄斑病的爆发,并加强防治工作。脂点黄斑病的危害

1、病菌从叶片气孔侵入,导致叶片黄化,影响光合作用

2、病害发生后期,从9月开始造成大量落叶,衰弱树势,严重时导致大量落果。

3、传播速度较快,在湿热环境下,单根枝梢发现病斑后若不及时处理,15天后将全树新梢染病。防治方法

一、农事操作

1、做好排水措施,及时清理果园积水,预防病菌的形成和释放。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保持果园良好通透性,及时扫除落叶并集中烧毁。

3、如遇涝灾,须先清洗叶片,然后叶面喷施孟葆隆生物刺激剂(叶面型)倍液,以快速提升树势;

4、在表层土不再黏烂时,结合中耕,淋施一次爽到底生物刺激剂(淋根型)倍液,促进生根,提升抗逆能力;剪除雨涝灾害引起的病枝、病叶和病果,减轻果园水分消耗,并帮助改善果园的通透性,低病源侵染。

5、9-11月是红蜘蛛危害高峰期,注意螨类的防治,防止病菌从叶片被啃食的伤口中侵入。

二、化学防治

1、新梢叶片展开后,可选择内吸性较强或成膜性较好的药剂进行预防。如使用30%吡唑醚菌酯倍或37%苯醚甲环唑0倍,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喷布第1次进行预防;隔20天后喷布第2次药剂;隔30天后再喷布第3次;共2-3次。

2、病情较为严重时,可选择使用氟硅唑、氟环唑、戊唑醇等治疗性较好的药剂,10-15天喷布1次,轮环使用。

参考资料:农业助手、小桔灯作物科技

文章来源:肥料湘军

为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柑橘网针对种植技术,果品买卖组建了交流群。加群方式: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hl/1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