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堂马铃薯疮痂病及其防治图谱

马铃薯疮痂病在中国各马铃薯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以前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往往被人们忽视,致使该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部分地区发病率可达60%左右,发展成为了马铃薯生产的一大障碍。由于该病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和品质,使薯块的质量和产量下降,同时降低了马铃薯的商品价值,使之市场竞争力降低,从而带来经济损失。

发病原因:

引起马铃薯疮痂病的主要病原为后壁菌门链丝菌属放线菌疮痂链霉菌,有分枝的菌体呈细丝状,菌丝尖端和孢子丝常呈螺旋状(图1),连续分割生成大量表面光滑的分生孢子。

图1马铃薯疮痂病病原疮痂链霉菌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病薯或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特别是在28℃左右的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环境中,极易引发疮痂病。

危害症状:

图2从左到右依次为平状病斑、凸起病斑和凹陷病斑,下图为典型的马铃薯疮痂病凸起病斑

疮痂链霉菌主要为害马铃薯块茎,按表面症状主要可以分为凸起状、凹陷状和平状病斑(图2)。最初在块茎表面产生浅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大斑,以后病部细胞组织木栓化,使病部表皮粗糙,呈疮痂状。很多突起状病斑常在开裂后病斑边缘隆起,中央凹陷,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凸起状,之后随着病斑扩展,中部木栓化的组织逐渐脱落,形成凹陷状病斑。但平状病斑即使严重发病也不伴随有凹陷,只是表皮下的组织褐变坏死。因此不同病斑的成因可能是不同的病原菌或环境条件的变化在起作用。内蒙古、、陕西等省的病斑主要以凸起型为主,山东、四川、山西、甘肃省的凹陷型病斑(图3)较典型,平状病斑在云南、黑龙江、山东的个别地区相对较多。匍匐茎也可受害,多呈近圆形或圆形的病斑。

图3典型的马铃薯疮痂病凹陷状病斑

发生流行特点: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但在pH5.2以下很少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在中性或微碱性砂土的马铃薯田处地高温干旱条件下一般会发病较重。

防治技术:针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首先要选用无病抗病品种薯块留种,并且在种植前种薯要用40%福尔马林倍液浸种4分钟后再切成块,否则容易发生药害。要保水性好的豆科、百合科、葫芦科轮作田作为播种田,种植播种时可喷施防治青枯病的药剂于定植沟进行土壤消毒,创造无菌环境。加强水分管理,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结薯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可减轻发病。

信息来源网络,更多精彩,敬请期待!欢迎







































怎样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是由于什么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cs/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