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讲座锦鲤常见病的防治之细菌病病

原创-02-20许品章锦鲤之家

前言

一年当中,由于四季间气候和水温的差异,在锦鲤上发生的病害也不尽相同。春季,随着水温的逐渐回升,万物复苏,病害也较多。通常水温在12~20℃左右时,比较适宜于各种病原体生长。主要常见的寄生虫病有:小瓜虫、斜管虫、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粘孢子虫;还有鱼鲺病、锚头鳋病等;细菌病有:烂鳃病、水霉病、白头白嘴病、烂尾病、肠炎、打印病等;病毒病:鲤春病毒病(SVC)、锦鲤胞疹病毒病(KHV)。春季是繁殖季节,在繁殖期间,鱼卵容易得水霉病。到了夏季,水温在26~30℃之间,此时鱼病较少,寄生虫病中锚头鳋、鱼鲺病较为普遍,烂鳃病、出血病、打印病等时有发生。由于夏季的水温高,水体的溶氧量较低,投喂量通常会大些,比较容易发生缺氧现象。到了秋季,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水温在12~20℃之间,水温的情况基本与春季相似,鱼病情况与春季基本相同。冬季水温较低,通常在3~10℃,在这种水温下,一般较少发生鱼病,冬季的鱼病主要有:斜管虫病、水霉病、烂鳃病、烂尾病、出血病、锦鲤胞疹病毒病(KHV)。北方的越冬锦鲤在冰下容易缺氧,需注意充氧。

细菌病1烂腮病

引发锦鲤烂鳃病的主要病因有三种:

a.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

b.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

c.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

鳃病症状:

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带泥,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的小洞,俗称“开天窗”。

2.由真菌引起的鳃霉病,病鱼鳃部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此病常使鱼暴发性地死亡,镜检会发现鳃霉菌丝。

3.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①由于寄生原生动物的大量繁殖,刺激鱼鳃产生大量粘液,使锦鲤呼吸困难,因此浮头时间较长,严重时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②粘孢子虫引起的鳃病一般在鳃的表皮组织里有许多白色的点状或块状胞囊,肉眼容易看到。③指环虫引起的鳃病显著浮肿,鳃盖微张开,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色,镜检可见长形虫体蠕动。

④中华蚤引起的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发白,寄生许多虫体,并挂有蛆状虫体,故有“鳃蛆病”之称。

防治方法:

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的防治:

①富氯海因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按0.2%的比例拌饲投喂3~6天;

②0.25ppm超碘季胺类药物全池泼洒;

③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

④用千分之五的食盐水配合20ppm红霉素浸泡。

⑤1ppm聚维酮碘全池泼洒;

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的防治:

①用强效杀虫灵或菌虫杀手泼洒,其浓度为0.01~0.02ppm;

②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每百斤饲料配药克;

③用复方增效敌百虫每亩克泼洒。

2水霉病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病原体为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病变部位长出大量的棉絮状菌丝,象一团团的白毛。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烂处侵入,吸取皮肤里的营养成分,在受伤病灶处迅速繁殖、蔓延、扩展,逐步长出棉毛状的菌丝。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结黏附,使皮肤溃烂、组织坏死,同时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鱼因体力衰竭而死亡。

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环境,在早春、晚冬最容易流行。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从鱼卵到成鱼均容易被感染。密养越冬池中的鱼、春季清瘦水体的鱼或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鱼最易患水霉病。如果拉网捕捞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水霉病的暴发。

防治方法:

(1)在捞取锦鲤入池或其他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减少鱼体受伤的几率;尽量避免在水温15℃以下的条件下处理鱼,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2)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8~10分钟;(3)用0.4~0.5ppm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4)全池泼洒0.4~0.5ppm亚甲基蓝,隔2天再用一次,5天后用0.2~0.3ppm海因类药物泼洒一次;(5)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链霉素15毫克。

3白头白嘴病

病原体是粘细菌。白头白嘴病也有因车轮虫大量侵袭而引起。病鱼活动缓慢,体色稍黑,头顶上和嘴周围发白。在病灶部位取组织制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可以看到成丛寄生的粘细菌不停地摆动,或者能看到成群的车轮虫活动。病鱼的额部和嘴的周围皮肤的色素消失,呈现白色。这种症状,病鱼在水中游动时观察得最清楚,所以叫白头白嘴病。病情严重时,头部和嘴周围发生溃烂,有的鱼头部会出现充血的现象。病鱼体瘦发黑,成群地浮游靠岸边,不久便出现大量死亡。

通常该病的流行期在每年的4~7月。鱼苗下池1个星期左右就容易发生此病。鱼苗下池后饲养一段时间(15~20天),如不及时拉疏分池,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不投放未经发酵的肥料;2)鱼苗发花饲养的密度要适中,及时分池饲养,保证鱼苗有充足适口的饵料。3)治疗用3~5ppm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续两天;4)治疗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5)用2~4ppm浓度的五倍子捣烂,用热水浸泡,连渣带汁全池泼洒;6)每亩用生石灰15~20千克和水调匀,全池泼洒;7)病鱼池用0.7ppm呋喃唑酮泼洒;8)发病鱼池,泼洒0.25ppm“强氯精”,一天一次,连泼两天;9)镜检是车轮虫的按车轮虫病方法治疗。

4烂尾病打穴病

病原体是多种气单胞菌。尾鳍受伤后经皮肤感染得病。患病初期,鳍的外缘和尾柄处有黄色或黄白色的粘性物质,然后尾鳍及尾柄处充血、发炎和糜烂严重时尾鳍烂掉,溃疡处肌肉出血、溃烂、骨骼外露,甚至死亡。在春秋季水温低时,还会继发水霉感染。

防治方法:

派拉西林/他唑巴坦(2.25克)用0.7%生理盐水稀释到毫升,胸鳍下体腔注射2毫升,然后酒精涂抹患处后搽干外敷红霉素软膏,每天一次,连续处理三天。体重小于克置聚维酮碘5毫克/升浓度浸泡10分钟,再用酒精涂抹患处后外敷红霉素软膏,连续三天。

病毒病1锦鲤春季病毒血症

锦鲤春季病毒血症(SpringViremiaofCarp;SVC),病因主要是由鲤鱼棒状病毒(Rhabdoviruscarpio)所引起,是锦鲤饲养中常见疾病,只在春季气候逐渐变暖和时流行(水温13~20℃)。主要危害一岁龄以上的锦鲤鱼,鱼苗和种鱼很少感染。多发于露天的饲养池,室内鱼缸中饲养的,因水温变化不太剧烈,发病较少。在自然界中冷水期,此病呈现慢性,在春季水温回暖后则呈急性,死亡率较高。防治办法主要是在冬季末期注意清理水池的沉积物,加强水源的消毒工作,定期换水以防止水质的剧烈变化。

2锦鲤疱疹病毒(KHV)疾病

锦鲤疱疹病毒疾病是一种对锦鲤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在分类学上是属于疱疹病毒科的DNA病毒,可使感染鱼群80~%死亡率。在22~27℃,锦鲤更易受到KHV的感染。KHV可感染不同年龄段的鱼,交叉感染表明幼鱼比成鱼更易感染KHV。症状可能包括鳃部出现红色和白色的斑块,鳃部出血,眼球凹陷,皮肤上出现白斑或水疱。鳃部镜检会发现大量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在鱼体内的症状并不具有一致性,但通常会出现体腔粘连或是在内脏器官上出现斑状。目前还没有对KHV的有效治疗方法。对养殖锦鲤的抗病毒药物也没有销售。研究表明,当水温升到30℃时,鱼本身会对病毒产生自然抗性。然而,升高水温只是提高存活率,并且会导致一些致病菌和寄生虫的繁殖。另外,升高水温也会使一些本来健康的鱼感染KHV。目前还没有KHV疫苗,但通过腹腔注射减毒的KHV病毒可使鱼产生高的KHV抗体,从而获得对KHV的免疫,在KHV爆发时有更大的存活机率。由于KHV会对锦鲤养殖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康复的鱼也可能携带病毒。因此,对于已经诊断出KHV的锦鲤以及同池的鱼都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渔池水体和各种设施进行消毒。

KHV病毒颗粒在水体中至少可以存活四个小时。一些常用的消毒手段可以有效的消灭水体中的病毒。在消毒前应将设备进行清理,取出杂质和有机物。含有氯离子的消毒剂可以用来对没有养育的池塘进行消毒,一般推荐用ppm处理一个小时。

欢迎评论留言》》》》》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cs/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