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菌(包括毛霉、根霉、虫霉等)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丝状真菌,但近年来由于真菌分类出现了重大变化,接合菌这个名字已经取消了,那么该纲的菌分类到哪儿去了呢?
01要想认识真菌的分类,这些单词后缀可是先要明白,这可是真菌续谱的脉络,是真菌认祖归宗的根。
什么是接合菌?
接合菌曾经的分类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入真菌的种系发生和进化研究,过去刷脸时代----形态学分类法要重新定义了。
Someofyourcategoriesdon’texist.Inaddition,withMucorthehighestcategory(Zygomycota)wasabandonedbecauseMucorandEntomophthoraaresofarawayfromeachother.ThusasfarasIknowitisMucoromycotina,M-ales,M-aceae,Mucor.
----SybrendeHoog
国际顶级真菌分类大咖Sybren教授这段话,换成咱们中文的说法就是:
从族谱上,他们本来就差了十万八千里,早就应该分家了!!
02Hibbett等在年把真菌重新定义和分类
真菌界(KingdomFungi)分为7个门和4个亚门
在此,接合菌门(zygomycota)和接合菌纲(zygomycetes)被取消,在真菌界下面直接分成毛霉亚门和虫霉亚门:
毛霉亚门:真菌界(Fungi),毛霉菌门(Mucoromycota),毛霉菌亚门(Mucoromycotina),毛霉菌纲(Mucoromycetes),毛霉目(Mucorales),又分成6个科:
Hibbett分类也是第11版临床微生物手册(MCM)目前采用的
事情到此结束了吗?
且看年这篇的文献:
Aphylum-levelphylogeneticclassificationofzygomycetefungibasedongenome-scaledata.Mycologia,(5),,pp.–.
(备注:11th,MCM的英文版是年出版,其引用文献基本都是年以前的,情有可原。)
还是译成中文来看看吧
该文献的观点与Hibbett分类的主要变化是:
毛霉亚门升为毛霉门了,原来与它并列的被孢亚门归其门下,而球囊菌门却降为亚门也列其门下。
捕虫霉亚门升级为捕虫霉门,虫霉亚门归到旗下。
根毛霉属Rhizomucor从毛霉科分到横梗霉科了。
部分根毛霉属的种却归到毛霉属:多变根毛霉变成不规则毛霉了。
03
这个分类就是最新、最准确、且是目前唯一公认的标准吗?
且慢,看看这些文献有时怎么说的:
看了这么多,神仙都在打架,我等凡夫俗子更是云里雾里,怎能弄得明白?
没关系,还是问一问大咖,于是给Mycobank网站的主编Dr.KonstanzeBensch发了一封又一封邮件,向他咨询有关最新的分类,大咖就是大咖,很快就给出了方向,现在让我来整理一下回复的观点吧:
04
下面来介绍一下各属的主要特点
毛霉目基本菌落形态:
毛霉属Mucour
毛霉属Mucour
科克霉属Cokeromyces
科克霉属Cokeromyces
但请注意,科克霉属是一个双相菌,在体内或35-37℃、5%CO2环境中培养,呈薄壁、圆形的酵母样细胞,单一或多个出芽,类似于巴西附球孢子菌“舵轮”样表现,易误诊。
根霉属Rhizopus
根霉属Rhizopus
共头霉属Syncephalastrum
共头霉属Syncephalastrum
横梗霉属Lichtheimia横梗霉属Lichtheimia
根毛霉属Rhizomucor
根毛霉属Rhizomucor
毛霉目中相似菌属区分要点
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c
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c
Saksenaea属
Saksenaea属
Saksenaea有的书上译为瓶霉,本人认为不妥。
Saksenaea最初是由印度Dr.RamKumarSaksena年发现并命名的新一类毛霉类真菌。
国内最早见到该菌的中文名是在《现代医学真菌检验手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在该书中,本菌被译为瓶霉,可能是根据本菌的形态特点来命名的。
但瓶霉在暗色真菌Phialophora中已经使用,并且早于Saksenaea使用这一中文名,且Phialophora在临床工作中更为常见,且早已被大家广泛认识,为避免一个中文名对应两个不同的丝状真菌,建议Saksenaea另译它名。
根据该菌形态,建议译为长颈霉或壶霉比较好,或干脆用英文名。
冠状耳霉Conidioboluscoronatus
林蛙粪霉Basidiobolusranarum
图片来自温医附一吴庆老师
真菌分类建议查询mycobank网站,该网站目前是最新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