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灌浆期患茎基腐病怎么办早防治早治疗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的种植,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时常会伴发一些病害,给玉米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我们要提早预防,如果防治不及时或不得当,就会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玉米的各种病虫害中,茎基腐病是一种玉米生长发育期的严重病害,同时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为此,加强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玉米茎基腐病又可以称为玉米青枯病或者茎腐病,是玉米病害中最严重之一。在发病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大面积爆发,使玉米严重减产。因此,对该病的发生、防治应给予高度重视。那么,对于玉米茎基腐病来说,我们应该深度了解它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发病时间,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玉米茎基腐病进行防治。我们根据病害的发展状况,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大家能够不再为玉米茎基腐病头疼,做到早防治、早治疗,从而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

一、玉米茎基腐病的危害症状

玉米茎基腐病在植株的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乳熟期到蜡熟期集中暴发,主要危害植株的根部和茎基部,使植株的茎基部逐渐发褐变软、果穗下垂,最终整株萎蔫死亡。

茎腐病发病后会表现出两种症状类型:

一是青枯型,病程发展速度快,属急性型症状,一般是玉米进入乳熟期后,根系和茎基部变褐、松软呈水溃状、或出现淡褐色腐烂,从纵剖面观察,感病植株的茎基部地上第一节首先表现为褐色腐烂,之后叶片突然極色,无光泽似被水烫,很快发展为整个植株青灰色干枯,果穗倒挂,易倒伏。田间茎腐病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病原菌致病力强,品种较易感病,环境条件有利于发病时,则易表现青枯症状;

二是黄枯型,病程发展速度缓慢,黄枯型也称慢性型。叶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干枯,早死,茎基部变软,果穗下垂。剖开茎巧检查,可见发病稻轩内部组织腐烂,褐腐或红腐,维管束丝状游离。根系腐烂破裂,须根减少,表面和内部色泽变为粉红色到褐色。症状表现时期较长,一般常见于抗病品种或环境条件不利于发病的情况。

二、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规律

1.病原

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其中腐霉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镰刀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在土壤中腐霉菌生长要求湿度条件较镰刀菌高。因此,不同生态区病原菌分离频率不同,同一生态区内病原菌分离频率在年度间、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

2.发病原因

玉米茎基腐病发病的轻重与玉米的品种、生育期、种植密度、田间排灌、气候条件等有关。

1)品种因素

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抗性无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发病品种有绿单2号、临奥1号、遵玉3号、海禾1号、正兴3号、豫玉18、79—4、奥玉等。

2)气候因素

北方地区7月8月玉米处于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若其间降水偏多,后遇到雨后暴晴的天气,形成高温高湿的气候,容易造成玉米茎基腐病的暴发流行。

3)政策因素

随着政府秸秆禁烧力度的加大与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大。秸秆还田虽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但也导致大量病残体滞留田中,第2年初侵染的病原菌增多,病害发生加重。

4)耕作因素

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积累病菌越多,发病越重;而生茬地菌量累积少而发病轻。加之近年来秋翻地面积少,残留病菌再生能力强,加重了感染。

5)栽培因素

种植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过多,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磷钾肥施用不足,株行间通风透光差为病害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管理因素

一般早播的和早熟品种发病重,平地发病较轻,岗地和洼地发病较重。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条件良好、玉米生长健壮的发病轻,而砂质土壤瘠薄、排水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较重。

三、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

玉米茎基腐病一般于8月中旬之后发生,究其原因,一般认为玉米散粉期至乳熟初期遇大雨,雨后曝晴,气温回升快,茎腐病症状出现较多。该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病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翌年主要的侵染源。风雨、灌溉、机械和昆虫将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传播,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进行再侵染。

四、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与玉米品种抗病性、管理措施、降雨、高温等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根据该病发生发展的特点,主要是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加强田间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茎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玉米品种间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不同品种其发病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中晚熟品种较抗病。选用高抗品种浚单、先玉或抗病品种郑单、郑黄糯2号品种,避免种植洛玉和浚单20等高感玉米茎基腐病品种。

2)清除田间病残体

玉米收获以后将植株的残体带到田外进行深埋、焚烧或通过沼气池发酵处理,不可以随意的丢弃在田里或田间地头,同时种植过的土壤要进行深翻,阳光充分照射杀菌。另外,用病残体沤制的有机肥要经过高温处理,腐熟后才能使用。对于重病地块要避免连作,可以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

3)合理轮作

实行玉米与其它非寄主作物轮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积累。发病重的地块可与水稻、马铃薯、蔬菜作物实行2~3年轮作。

4)合理密植

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气性可减轻或延缓发病。茎腐病发生时,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

5)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做好中耕、培土、除草等工作,以增强玉米植株的根系吸收能力;合理水分管理,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以便降低田间湿度,加强土壤通透性。

6)科学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严重缺钾地块,一般施硫酸钾~kg/hm2,一般缺钾地块施硫酸钾70~kg/hm2。在玉米播种和抽雄时,施硫酸锌22.5~30.0kg/hm2、尿素kg/hm2、三元复合肥kg/hm2,可增产8.4%~10.2%。

2.生物防治

为了更好地防治玉米茎腐病,种植过程中可按照0.2%的比例,用增产菌进行拌种,能够很好地控制茎腐病的发生,同时还会起到很好的增产效果。同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按照1∶40的比例利用生物性种衣剂进行播种,或采取氟乐灵进行玉米浸种,能够对该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一般情况下是病害防治中的最终手段,当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的对病害进行农业防治或生物防治或其他防治措施不利时,引起病害发生,可W考虑用药剂防治的方法。

1)种子包衣

茎基腐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基地及品种用:27%苯甲·咯菌·噻虫ml+47%丁硫克百威ml+0.%碧护12g+适量警戒色,包衣种子kg;或32.5%苯甲·醚菌酯+47%丁硫克百威ml+0.%碧护12g+适量警戒色,包衣种子kg(仅适用于当年种植,包衣种子不宜存放)。主要提高了种子出苗率及出苗整齐度,苗期根腐病及苗枯病很少发生,提高了玉米苗的抗性。

2)药剂喷雾

按照每亩配置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倍液进行喷雾,也可按照50~g/亩配置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每次喷雾间隔7天,连续使用3次以上,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时强化田间管理措施,合理灌溉,并及时做好田块排水工作,减少病害的传播,有效防止茎基腐病的发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cs/1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