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覃一峰 覃 念 钟 莲
韦祖樟 陈 樱 欧阳康 黄伟坚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引起包括断奶仔猪在内的各阶段猪只呼吸道症状以及母猪的繁殖障碍,主要经口腔?鼻腔?子宫和阴道等途径传播?PRRSV可以使机体出现免疫抑制,猪只发病后容易与其他病原形成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的一种以猪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具有多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的毒力有较大的差异,且不同地区流行的血清型不尽相同?副猪嗜血杆菌作为猪只呼吸道的常驻共生菌,常继发于各种病毒和细菌性疾病,从而引起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
近年来,疫苗的使用使得猪蓝耳病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但是由于病毒基因的变异,该病至今仍为困扰我国养猪业的重大疫病之一,同样由于目前猪场频繁引种和混群,加上长途运输和气候突变等应激因素使得副猪嗜血杆菌病在各地不断出现,且常常与其他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笔者近期诊断了一例猪蓝耳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诊断过程报道如下?
1 病例基本情况
广西省南宁市某规模化猪场存栏头母猪,于年10月份采集38份血清样品用于蓝耳病的抗体检测,其中母猪血清17份,2周龄哺乳仔猪血清6份,4周龄断奶仔猪血清6份,6周龄仔猪血清4份,8周龄仔猪血清5份。年11月20日,该猪场爆发疫情,主要临床表现为断奶仔猪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之后大部分病猪关节肿大、跛行,发病率为10%左右,死亡率低。
发病5d后养殖户送检2头病猪到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家畜传染病教研室进行剖检。送检病猪为4周龄左右断奶仔猪,体型消瘦,被毛粗乱,眼睑水肿,一侧肘关节肿大;猪只呼吸困难,呈张口腹式呼吸,体温升高达到41.0℃和42.5℃。剖检发现病猪胸腔积液(见图1A),心包壁增厚,心脏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样物质,呈现典型的“绒毛心”症状(见图1B);肺脏局部出现病灶,部分区域肉样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开肿大关节流出大量黏稠的液体。
图1 病猪典型病变
2 实验室检测结果
2.1 血清抗体检测与分析
使用蓝耳病抗体检测试剂盒对该猪场10月份送检的38份血清进行蓝耳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母猪平均抗体水平(S/P值)=1.44≥0.4,蓝耳病抗体阳性,阳性率88.2%,离散度70.5%;2周龄,S/P值=1.08,阳性率83.3%,离散度83.6%;4周龄,S/P值=0.41,阳性率33.3%,离散度74.0%;6周龄,S/P值=1.16,阳性率75.0%,离散度61.8%;8周龄,S/P值=1.21,阳性率60.0%,离散度83.9%。所检测的38份血清中,蓝耳病抗体总阳性率为73.68%(28/38)。
2.2 病毒检测
无菌采集病猪的肺脏、脾脏和淋巴结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送检的2头发病断奶仔猪均为蓝耳病阳性,圆环病毒2型阴性。
2.3 细菌检测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无菌采取心包液、关节液以及心血接种于含5%犊牛血清和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因子的TSA培养基上,37℃培养48h,可观察到针尖大小、透明、光滑的菌落。挑取上述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呈现多种形态,从单个的短杆菌到细长以至丝状的菌体都有。PCR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细菌为副猪嗜血杆菌。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菌株与血清5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在基因关系上最接近,同源性高达99%~%,确定该分离株为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
2.4 药敏试验
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均匀涂布在含5%犊牛血清和NAD因子的TSA培养基上,按照常规纸片法将20种药敏纸片贴于平板上,37℃培养24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的大小。结果该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噻肟等高度敏感。
3 分析与讨论
结合猪场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最终确诊该病例为猪蓝耳病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从该猪场10月份送检的38份血清样品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该猪场蓝耳病免疫效果不理想,各阶段猪只抗体水平参差不齐,抗体离散度过大,尤其是该猪场仔猪蓝耳病疫苗首免安排在3周龄,从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来看,3周龄首免偏迟,导致4~5周龄的仔猪对蓝耳病易感,4周龄断奶仔猪抗体水平达到了最低点,而该阶段恰逢仔猪断奶以及转群等,容易造成应激;同时该猪场母猪蓝耳病抗体离散度为70.5%,抗体水平较低且不均匀,导致部分哺乳仔猪母源抗体不足。这有可能是疫苗免疫操作不规范、免疫剂量不足或存在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
本次分离的菌株经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最终确定为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而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是强毒力菌株,这可能是该猪场断奶仔猪出现严重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之一。另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细菌仅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因此要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目前,防控猪蓝耳病主要依靠合理的疫苗免疫以及健全的生物安全措施,同时非常有必要定期监测猪群蓝耳病抗体水平,掌握抗体消长规律,从而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来说,也可以通过接种商品化疫苗进行免疫,但是在选择疫苗时要特别注意菌株血清型的匹配。对于爆发蓝耳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猪场,应立即将发病猪只隔离,对未发病猪只紧急注射疫苗,同时注射或口服敏感抗生素。对于发病严重且无治疗意义的猪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猪舍和器具的消毒工作,防止新病例的出现。
来 源
《黑龙江畜牧兽医》年第09期(下)第-,页《蓝耳病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与分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责编
寇玉红编辑排版
王洁审核
朱海虹
Hello,伙伴们长按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白癜风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