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氏放线菌(Actinomycesnaeslundii)形态微白坚实的菌落:微菌落颗粒状,密致,带放射状有分枝的菌丝,偶见整齐颗粒状半球形菌落;大菌落直径达2毫米,光滑白色,凸面至脐状菌落最常见,表面不规则的凹陷菌落较少。细胞为阳性或阴性杆菌,直径和长度不一。分枝的菌丝有一些棒状末端。类白喉杆菌状的V和Y形细胞较常见。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革兰阳性
分枝的菌丝有一些棒状末端,类白喉杆菌状的V和Y形细胞很普遍
2.培养特性
微菌落颗粒状,密致,带放射状有分枝的菌丝,偶见整齐颗粒状半球形菌落;大菌落直径达2毫米,光滑白色,凸面至脐状菌落最常见,表面不规则的凹陷菌落较少。
人工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激素琼脂内,粗糙和光滑菌落并存,4天后直径1-2毫米,不透明,白色至乳脂色,质度奶油状。葡萄糖脑培养液内,生长快而丰茂,产酸。
3.生化反应
内氏放线菌有合成尿素酶的能力氮源物质缺乏、糖源物质丰富以及弱酸性的pH值环境有利于内氏放线菌尿素酶的表达。其意义在于:1)细菌能够利用更多的尿素以满足细菌快速生长对氮源物质的要求,而变形链球菌等不具有尿素酶的细菌只能利用有限的氨基酸和寡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2)细胞内更活跃的尿素水解作用可以碱化细胞浆使细菌更能适应外界的酸性环境而不被杀死。
致龋性
1.内氏放线菌有无数长而薄的菌毛,可以介导细菌附着到组织表面,在口腔内其他细菌的共凝集中起到一定作用;
2.内氏放线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质6-去氧太洛糖,可将牙齿中的放线菌和其他细菌粘附在牙釉质上形成牙菌斑。
3.内氏放线菌可以发酵糖类产酸,由此促进龋病的发生、发展。4.多学者认为内放菌为根面龋早期的优势菌之一。虽然变链菌和乳杆菌的产酸和耐酸力都很强,但早期根面龋较表浅,pH值接近于无龋根面水平,所以早期根面龋中最常见的是放线菌。
级口腔医学
文案
赵丰筱
排版
网络
图片
我们一直在这里
wearealwaysbyyourside
如果你和小编一样爱护牙齿
不妨也赞赏一下吧
爱护口腔卫生的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