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临床推理37岁男性,多发颅神经

第一部分

37岁男性,近7个月出现眩晕、恶心、吞咽困难、右侧耳鸣和听力受损。患者否认有头痛、感觉异常、视力变化或认知障碍等症状,诉既往有进行性疲惫、全身乏力感、性功能障碍等病史。这些症状使他功能受损,长期卧床。

患者既往有明显的血脂异常、肥胖低通气综合征、肾结石病史,6年前曾患双侧前葡萄膜炎。此外,患者在一次车祸中引起面部套状撕脱伤,需要多次手术,遗留左眼视力丧失。

查体:患者病态肥胖、左侧面部大片疤痕、视力下降、左眼外斜视,右眼瞳孔扩大、对光反射迟钝。因为之前面部撕脱伤引起的后遗症,左眼不能被可靠地检测。左眼闭合不全,下眼睑瘢痕,也是继发于先前的外伤。右眼睑正常。左侧轻度下运动神经元性面瘫,构音障碍。其他颅神经检查正常。双上肢肌力5/5级,双下肢肌力4+/5级。肌容积和肌张力正常,共济和精细运动正常。感觉和反射检查正常。闭目难立征阴性。通过客观的测听检测证实双耳感音性听力减退,左耳轻到中度,右耳中重度。

思考问题:

1.你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定位病变部位吗?

第二部分

头CT(图1,A和B)显示多发颅内强化病灶。最大的位于豆状核,达到12×15×12mm大小。其他病灶累及右额叶旁矢状面的前部、胼胝体嘴和下丘脑。头CT上也发现可疑柔脑膜强化,特别是基底池部位。无脑积水或脑疝迹象。磁共振(图1,C和D)证实存在多发脑实质强化病灶,以及后颅窝柔脑膜强化。

图1头CT、MRI

增强CT(A,B)和T1加权MRI(C,D)轴位层面显示遍布脑实质的多发强化病灶。图B中显示的右额病灶为被活检病灶部位。柔脑膜强化在MRI钆增强序列上显示最清楚(白色箭头)。

思考问题:

1、此刻,你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2、基于这点,你还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SECTION3第三部分

多发颅神经病变伴数个颅内病灶的鉴别诊断很多。其临床表现特别让人担心是潜在的肿瘤病变,特别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也有可能是软脑膜癌病或转移瘤。其他要考虑的鉴别诊断有肉芽肿病、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组织胞浆菌病、弓形体病、芽生菌病和HIV。

给予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来鉴别可能存在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或其他部位受累疾病。胸部CT显示纵膈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散在的小结节。腹部CT显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和骨骼结构正常。

血培养持续呈阴性,针对HIV、组织胞浆菌病、弓形体病和芽生菌病的血清学检验也是阴性。脑脊液检测以淋巴细胞为主,糖降低(0.6mmol/L),蛋白升高(3.15g/L)。脑脊液流式细胞仪检测阴性。血清和脑脊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没有升高(分别是22U/L和18U/L)。送检脑脊液抗酸杆菌染色阴性,分枝杆菌培养也呈阴性。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均阴性。

多次尝试纵膈肿大淋巴结活检没有获得有助诊断的结果。右侧额叶的病灶最容易取材,活检显示坏死的肉芽肿炎症(图2),感染相关的染色呈阴性,未发现肿瘤证据。

图2脑活检的组织病理

(A)活检脑组织的低倍视野显微镜下显示多发的肉芽肿(选取标本上的黑星)。(B)高倍视野下的一个肉芽肿,可见多核巨细胞(箭头)和一个中心坏死区(白星)。HPS染色。A,40倍;B,倍。

思考问题:

1、最后诊断是什么?

第四部分

考虑到既往前葡萄膜炎病史、多颅神经病变、双侧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患者的临床表现最符合神经结节病。活检中见到的坏死,尽管在结节病中不常见,也符合坏死性结节性肉芽肿病,这是一种罕见的亚型。虽然血清和脑脊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正常,这两项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

讨论

结节病是一种罕见病,症状变化多样,以受累脏器出现非干酪样肉芽肿为特点。病因不甚明确,但认为与遗传易感个体对不能识别的抗原产生了过度免疫反应有关。疾病累及的最常见部位是肺实质、纵膈和肺门淋巴结(90%)。然而,多达50%的患者会有肺外表现,涉及前葡萄膜(10%-30%)、周围淋巴结(10%-20%)和皮肤(15%)。中枢神经系统是肉芽肿形成的罕见部位,虽仅5%的患者受累及,但发病率显著。根据其影像学表现,该患者存在神经系统和肺受累的证据。

神经结节病的识别具有挑战性,很少能明确诊断。最常见的表现是颅神经病变,见于50%-75%的患者中。颅神经病变是多种机制作用的结果,包括颅内压升高、肉芽肿的占位效应和颅底脑膜炎致穿越蛛网膜下腔的颅神经受压。面神经最常受累,其次是视神经。该患者面部肌肉下垂、外斜视和听力受损表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病变,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无菌性脑膜炎见于10%-20%的患者,表现为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降低。该患者脑脊液分析呈现的就是此种模式。占位病变见于50%患者的影像上。这些病变倾向于累及下丘脑、垂体。多达15%的患者会有神经内分泌症状。该患者催乳素水平升高,推测是因为肉芽肿累及垂体柄。另外,该患者诉性功能减退和疲劳病史,后来发现符合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性腺功能减退症。精神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周围神经病变,每一个症状都可能是神经结节病的其他临床表现。

神经结节病的首选影像模式是MRI钆增强。典型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病变和柔脑膜强化,这两种变化都出现在该患者影像上。然而,许多其他病变具有完全相同的影像学表现,包括淋巴瘤或白血病、感染性和其他炎症性病因。血清和脑脊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的诊断效用是有限的。先前的研究证实,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仅在50%的确诊神经结节病病患者中有升高。同样地,脑脊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升高见于55%的确诊神经结节病患者中,也见于5%未患此病的患者中。该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

诊断的金标准是病变部位活检证实非干酪样肉芽肿。通常最容易接近的病变部位被首先活检以减少并发症。该患者在纵膈肿大淋巴结取材,开始试图通过内窥镜和纵膈镜检查取材这些淋巴结,但没有取得有诊断价值的结果。最后进行了脑活检,得出了坏死性结节性肉芽肿病的病理诊断。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坏死性肉芽肿病的鉴别诊断有很多,包括很多感染性病原体(特别是真菌和分枝杆菌)和非感染性疾病,如韦格纳肉芽肿和坏死性结节性肉芽肿病。据作者所知,文献中没有明确数据显示,组织病理有没有坏死对临床行为或神经结节病病治疗的反应有影响。尽管缺乏正式的随机对照试验,皮质类固醇也是治疗神经结节病的一线选择药物。初始治疗路径由疾病严重性决定。轻微的病变,如孤立性面神经麻痹,通常可以用口服泼尼松治疗,剂量为0.5-1毫克/公斤/天。严重的、致残性病变积极地静脉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常用的方案是用甲基强的松龙,剂量20毫克/公斤,连用3-5天,然后改为口服。可能需要长期口服、逐渐减量达1年,但是当皮质类固醇减量至10-20毫克/公斤时,症状复发很常见。

其他治疗神经系统结节病方法通常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此外,一些专家提倡早期应用治疗表现致残性症状的患者。这些治疗通常是类固醇节制免疫抑制剂,如氨甲喋呤、硫唑嘌呤。

该患者最初应用泼尼松治疗,剂量为80毫克/天,长期口服,逐渐减量;在疾病早期加用了硫唑嘌呤,逐渐加量至2.5毫克/公斤/天的靶剂量。患者对治疗的临床反应不理想,这在神经结节病中并非少见。随后该患者被安排合适的康复治疗。

猴年岁尾,收官之作

李神经群翻译中心猴年硕果累累

期待金鸡之年是个更大的丰收年!

编辑:李会琪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症状
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by/7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