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放线菌病

患者,男,55岁,上腹疼痛1月余,无发热。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无肝炎病史,肝功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CA19-9均正常。白细胞14ⅹ/L,中性粒细胞90.2%。

超声检查

肝脏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实质回声欠均匀,肝左叶可见一范围约8x9cm的低回声区,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图1A)

彩色多普勒(CDFI)示:其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受到推挤,血流反向(图1B)

超声造影后该区域动脉期呈高增强(图1C)

门脉期(图1D)及实质期呈低增强,考虑多为肝癌

增强CT

肝左叶低密度肿块影,动脉期轻度强化(图2A)

门脉期强化低于肝实质(图2B)

多系原发性肝癌,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受累。

手术

以肝癌收入院行左三肝切除术,术中见肝左叶一巨大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界尚清楚,包块侵犯膈肌及心包。

术后病理报告

肝实质内多灶放线菌伴慢性化脓性炎,局灶脓肿形成;周围纤维组织及小胆管增生,血管扩张充血,肝细胞部分变性伴汇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诊断为肝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是放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和肉芽肿性病变,临床上非常罕见,主要侵犯头、颈部(55%),腹部(20%),肺部(15%)。肝放线菌病则更少见,约占腹部放线菌病的15%。

总结

放线菌属于机会致病菌,易感因素在感染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口腔卫生差、糖尿病、免疫抑制、营养不良、外科手术、口腔肿瘤或感染、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放疗中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腹痛、消瘦等。

由于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定的细菌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以助诊断,故术前准确诊断十分困难,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本例患者超声造影误诊为原发性肝癌,因其表现为动脉期的快速高增强,门脉期开始廓清呈低增强,延迟期持续低增强,造影模式呈类似恶性肿瘤的“快进快出”表现,增强CT亦考虑为肝恶性肿瘤。表现为“快进快出”原因可能是发生感染时,各种致炎因子的刺激使局部组织的小动脉扩张呈高充血状态,再加上小血管的增生,导致肝动脉供血相对增加,造影剂微泡在动脉期进入病灶内,使病灶快速增强,呈“快进”表现;在门脉期,由于肝实质汇管区较多炎细胞浸润以及局部的水肿造成肝静脉窦受压甚至阻塞,引起门静脉血流相对减少,使得病灶来源于肝动脉的造影剂廓清后新的造影剂补充不足,增强程度迅速消退至低增强,呈“快出”表现。因此,在患者(无肝炎)肝功正常或AFP阴性的前提下作出肝癌的诊断需进行更多的排除诊断,必要时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温馨提示:

华西超声现已开通留言功能,点击右下角写留言,把您的想法告诉我们吧:)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网络责任编辑:潘非快来点击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by/6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