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例病原体特征与组织胞浆菌相符

入院后第七天,患者病情恶化,全身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组织胞浆菌病与黑热病临床表现颇为相似,极易误诊[1~3]鉴别诊断可从三个方面进行:①病原形态鉴别:骨髓片中组织胞浆孢子较利杜体稍大,形状多不规则,孢子一端圆,有染成紫红色的核;另一端尖,两端之间可见一空白区,无动基体而利杜体胞质呈淡蓝色,内有一呈红色的核及紫红色细小杆状的动基体本例病原体特征与组织胞浆菌相符②流行病学依据:我国黑热病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北及西北地区,云南、广东、广西都未见有黑热病的报道,亦未见有国内传播黑热病媒介中华白蛉、中华白蛉长管亚种、吴氏白蛉和亚历山大白蛉的记录[3]本例发病前在昆明至南宁之间长途货运,否认到过甘肃、山东、河北等长糖尿病江以北及西北地区,缺乏黑热病的流行病学支持依据组织胞浆菌病,源于美洲和非洲我国1955年广州第一次发现输入性病例,近年来云南、江苏、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广西等地区报告有人体感染[1~3]该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该病菌的马、狗、猫、鼠、鸡及鸟类排出的是重要传播源,患者长期出外,存在感染本菌的机会③诊断性治疗:类似病例在不能明确诊断时,使用黑热病锑剂治疗无效,应考虑感染组织胞浆菌的可能性,给予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抗真菌类药物诊断性治疗,避免长期误诊而延误治疗

患者,男,32岁,司机因不明原因反复发热20多天,于2006年3月2日到百色市人民治疗入院体检:t 39~41℃,p 90次/min,r 20次/min,bp 100/60 mmhg病人神清,慢性孢子丝菌属病容,营养差,皮肤黏膜无黄疸、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心脏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肝脾未触及,病理反射未引出胸部ct平扫:两肺纹理增粗,左肺下叶及上叶后段可见斑片、斑点状高密度影,右上肺前段可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右中叶可见模糊影,显示左肺及右肺中叶炎症,左侧胸膜增厚实验室检查:wbc 1.9×109/l,l 10.3×109/l,m 0.1×109/l,rbc 4.23×1012/l,hb 125 g/l,plt 14×109/l,尿、大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肥达氏反应(-),外斐反应(-)骨髓涂片检查: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占58.8%,红细胞占23.2%,粒∶红为2.54∶1,组织细胞比例增高,以吞噬细胞为主,可见吞噬大量利杜氏体,未见疟原虫初步诊断为德国申克官网:①黑热病;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③肺炎伴右肺代偿性气肿

共2页,当前第1页第一页前一页下一页

为明确病例的诊断,对患者生前的骨髓片进行了复查在光镜下,骨髓片中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单个散在或多个聚集或大量堆积在一起的类似利什曼原虫的病原体病原体胞浆呈淡蓝色,一端较圆,另一端稍尖,圆的一端呈深蓝紫红色,形状如半月型的核,两端之间有一空白区,但无细小杆状动基体外观病原体很像洋葱的横切面骨髓象尚可见组织细胞和中性粒吞噬的病原体从涂片所见的病原体特征,此例鉴定为荚膜组织胞浆菌,而不是利杜体

3.讨论

[1]杜稀恩,温顺妮,高世成,等.播散型组织胞浆菌误诊为黑热病的原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11):836-837.

[2]李 霞,李 杰上海申克动平衡机,冯国琴,等.12例播散型组织浆细胞菌病源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708-710.

1.病历介绍

(:shurenadmin)

2.病原体形态检查

[3]李锦辉.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1例报告[j].中国热带医学,2005,5(2):308-309

:江超穗,蒙礼坚,李锦辉,林珍,李公恒

组织胞浆菌病 黑热病 误诊

















































































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by/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