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组织胞浆菌病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肉芽肿性疾病。常由呼吸道传染,它首先侵犯的就是肺,再波及到其他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如肝、脾),也可以侵犯肾及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无痰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中度感染表现为发热,发绀、咯血等。那么组织胞浆菌病的病因病理是什么?组织胞浆菌病的症状及如何治疗呢?

一、组织胞浆菌病的病因病理

组织胞浆菌病属于一种原发性真菌病。主要分布于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在中国倒是十分罕见。本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所引起的。该类菌种属于双相性真菌,在人体组织内呈酵母型,在室温和泥土中又呈菌丝型。有人认为只有酵母型会致病,而菌丝型没有致病性。当人们不小心吸入本菌的孢子后,首先会引起原发性的肺部感染,健康人常可以不治自愈。但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的人,如恶性病,或用大量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或吸入大量孢子后,形成肺部病灶,通过淋巴或者血行播散到全身。大多数的患者不需治疗就可以自愈。重症患者可以用两性霉素B疗效最佳,但是也可以用氟胞嘧啶、酮康唑及克霉唑等。急性肺型患者,症状持续2周以上,用两性霉素B(剂量0.8~1.0g);肺部病变伴严重肺功能减退者,予强的松(60~80mg/d)。播散型给予两性霉素B,成人一个疗程(10周总量2g),分次静滴;儿童1mg/kg/d,至少使用6周。慢性肺型,尤其是有空洞者,治疗同播散型;化疗无效伴持续咯血或者继发性的感染,或因肺组织破坏而引起症状,宜施行手术切除。病理本病可由呼吸道、皮肤粘膜、胃肠道等传入,流行区患者及感染动物粪便排泄物均有可能带菌,鸡窝也潜藏着此菌。当菌侵入到人体后,看患者的抵抗能力而呈局限原发或播散感染,一般男性的患者较为多见。本菌所侵犯的各个器官,病理改变基本上一致。开始时为中央部分增生,吞噬的细胞内有或多或少的真菌。其后发生组织会坏死,周围呈肉芽肿样的变化,最后则愈合或变得纤维化。原发性接触性组织胞浆菌病呈非特异性炎,间或可见有巨细胞及部分坏死区。

二、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表现

1、播散型

常并发于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病情比较危重,婴幼儿和年老者容易患上,有显著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寒颤、咳嗽、疲倦、呼吸困难、胸痛、腹痛、头痛、消瘦及腹泻,有时大便带血。病程急缓不一。多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等。婴儿患儿很似严重的粟粒性结核如面色苍白、肝、消瘦、盗汗、脾及淋巴结肿大等。部分儿童还伴有皮肤粘膜损害。

2、肺型

由于吸入组织胞浆菌的孢子而致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起病很急、伴有全身不适、发热、寒颤、咳嗽、胸痛、出汗、呼吸困难。但阳性的体征很少,胸部X线检查可以见到散在的结节状阴影或局限性肺部浸润。原发性肺部感染的基本病变是病灶性肉芽肿伴引起。肺部肉芽肿性损害的多少与吸入病菌的多少有关。这种急性型是一种良性过程,大都自行缓解,仅有0.2%左右的可能性发展成全身性疾病。

慢性肺组织胞浆菌病:其临床表现很似慢性肺结核,如咳嗽、胸痛、发热、寒颤、呼吸困难、咯血、虚弱、疲倦乏力、盗汗、体重下降等,可借免疫学实验来协助诊断,查痰来找到真菌更可以确诊。病程缓慢,一般数年后,肺部可能有进行性、退化性的病变,病程可以达到10年左右,本型可以由肺部原发病灶蔓延所导致,也可能为二重感染。任何年龄段的人均可能患病,但是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最为多见。病死率特别高。

3、皮肤型

多见于成人,皮肤损害以面部及颈部为多,也可波及口、鼻、咽喉,男性外生殖器及四肢等处,表现为溃疡、肉芽肿、脓肿或者坏死性丘疹等,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并有液化性坏死。一般没有全身性的症状。

三、组织胞浆菌病的治疗与预防

一般支持疗法很重要,如加强营养,给富有营养的饮食和适量的维生素B和C,必要时可以输液、输血或者血浆等。药物治疗如使用二性霉素B、庐山霉素、球红霉素等。局限性皮肤或肺部局限性病损的患者,可以手术切除解决组织胞浆菌病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暴露在引起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中以下步骤有助于预防感染:当你暴露在被鸟或蝙蝠感染的泥土中时戴口罩或者呼吸器污染地区喷洒3%的福尔马林。

结束语:现在大家对组织胞浆菌病也有个初步认识了吧,想要更好的身体,就让我们从预防做起吧。

个人08

名品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zz/7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