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途用户:
董新萌病例描述:中年男性,咳嗽咳痰增多半年,今晨咯血来诊。生化示白细胞增多,增强CT发现右肺门肿物,增强后有强化。支气管镜如图。考虑中心型肺癌可能性大。
医途点评: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按肺癌发生部位分为三型: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及弥漫型肺癌。本例患者CT示右肺门区肿物,增强扫描可见强化,高度提示中央型肺癌可能。
支气管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发热等。其临床症状和特征取决于原发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周围结构的侵犯、转移灶的部位及副肿瘤综合征。中央型肺癌诊断主要依赖于HRCT,直接征象包括支气管改变及肺门肿块表现。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截断。肺门肿块阻断某个肺叶支气管或位于其附近,边界清楚,外缘可见分叶征,密度均匀,偶见钙化灶。间接征象包括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及局限性肺气肿。
主要鉴别诊断包括如下:①肺结核:结核引起的肺门淋巴结肿大也可表现为肺门区肿块,容易与中心型肺癌混淆。前者多不伴有支气管受侵、阻断,后者多有支气管受累。②结节病:结节病多为双侧肺门肿大,单侧发病时支气管狭窄为淋巴结压迫所致,而中心型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支气管狭窄或阻断为肿瘤生长所致。
二、医途用户:
杏林春病例描述:男性,52岁,教师。反复头痛,伴胸闷半个月。胸部平片见右下肺占位,边缘光整。CT见肿块边缘分叶,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最后诊断隐球菌肺炎。
医途点评:
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多发生于机会性感染,多为肉芽肿性病变。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由于缺乏认识,临床上经常误诊。患者可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痛、气急等非特异性症状,另外可伴有头痛。确诊需要病原学和组织学检查,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腰穿检查,以排除隐球菌脑膜炎。
隐球菌病常用影像学检查为螺旋CT扫描。免疫正常者多表现为肺内单发结节或肿块,实变少见。免疫低下者多为结节、实变、粟粒性病变,可见空洞、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肺部表现为结节状或肿块状病灶,如本例患者CT所示,边界清楚,多为单发病变,少数为多发。病变内部一般没有钙化灶。另外肺真菌病还可以表现为肺炎型,以双下肺多见,炎症区可见坏死形成。播散型真菌性败血症,可累及全身,肺部病变早期为双肺散在棉团状影,边缘模糊,进一步可发展为肺脓肿。
肺隐球菌病需要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隐球菌多无明显强化,边缘可见“晕征”,周围型肺癌多为分叶状肿块,边缘可见毛刺,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多发者需与肺转移瘤鉴别,转移瘤结节大小近似一致,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肺隐球菌形态多样,大小不一致,边缘模糊。
三、医途用户:杏林春
病例描述:男性,外伤入院。典型奇静脉裂,奇叶形成。
医途点评:
右肺奇静脉裂合并奇叶形成为奇静脉走行变异位于右肺上叶组织内,形成一条较深的皱襞分隔右肺上叶,其内侧部分即为奇叶。奇叶为肺的解剖变异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生率约为0.5%。发病机制为在胚胎血管发育过程中,奇静脉未移向正中,奇静脉弓位置较低,把右肺尖压向下方并进入右上肺内,因此肺组织沿奇静脉周围发育,同时奇静脉压迫胸膜,形成一条较深的皱襞,即奇静脉裂。由于奇静脉位于壁层胸膜之外,所以奇静脉裂是由两层壁层及两层脏层胸膜组成。
奇叶一般不会引起症状。奇静脉游离于肺内,横断面观察时容易被误诊为肺内结节。平片见对其血管的引流情况显示不清,CT在此方面则具有优势,其可清晰显示肺内C形条状阴影,为奇静脉弓,奇静脉弓内侧为正常肺组织,位置较高的奇静脉于肺内呈弧形汇入上腔静脉或直接汇入右侧头臂静脉。肺奇叶在CT上具有典型表现,诊断并不困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