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把残酷的刑讯逼供和重要证据“被忽略”联系在一起时,即使在“那个年代”,也难以让人接受
1996年12月2日上午,时年33岁的于英生妻子韩某在家中被害一星期后,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锁定为于英生2001年7月1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于英生犯故意杀人罪成立,判处无期徒刑2013年8月13日,安徽省高院公开宣告于英生无罪,并当庭释放有人说,他的故事像现实版的美国大片“肖申克的救赎”
文/知风
如果一个守法公民会无端遭遇噩运,而且是由本该保护人民的司法机关造成的,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惊恐?如果在纠正错案后,不把“当初因何犯错,责任人该被怎样认真地追究,留下的教训是什么”全部落实到位,如何满足受害人“我要知道是谁一手制造,谁推动了这个冤放线菌的孢子丝形态案的形成”的起码要求?现实版“肖申克的救赎”,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说其是现实版“肖申克的救赎”,除了部分“剧情”相似,还应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起存在着明显漏洞的错案,不该用“在‘重口供、轻证据’的年代”一笔带过
而此案的峰回路转,也没有经过类似真凶出现的意外,是重申“疑罪从无”原则之后的改判一起17年的错案,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一个无辜之人却因此失去了17年自由甚至令他在狱中“还羡慕那些犯罪分子,他们罪有应得,他们服刑很坦然”一个正春风得意的年轻干部,妻子被杀,自己含冤入狱,儿子变成孤儿,是一种怎样的苦痛?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
其实,说孢子丝菌病怎么治疗于英生的故事像现实版“肖申克的救赎”,也仅仅是于英生的冤情与“肖申克的救赎”主角相似案发当时,34岁的于英生已经担任蚌埠市原东区区长助理,是市委组织部重点培养的跨世纪干部“肖申克的救赎”的主角在入狱前是银行家又因两人的冤情都是被认定杀害自己的妻子然而,“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励志片,与于英生的冤案已经在主题上没有相同之处
说是“重口供”,那么,口供是如何获得的?据于英生说,这些供述都是在警方刑讯逼供的情况下做出的“连续七天七夜对我不间断地进行讯问、折磨,十二月下旬蚌埠都下雪了,他们就让死刑犯用水钵子舀凉水给我洗澡,洗了三个小时,让你要死不行要活不行,他的目的就是让你去写认罪状”而所谓的“轻证据”又轻到瘢痕疙瘩性芽生菌病什么程度?于英生的辩护律师在控方提供的案卷材料里,发现了一份dna鉴定报告这份1997年2月3日出具的鉴定报告显示,在韩某内裤残留物检出精子,不是于英生的但dna这个重要的证据被忽略了
(原标题:现实版“肖申克的救赎”的现实意义)
1月5日,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被告人武钦元强奸案而这个武钦元,就是曾引起极大关注的,安徽蚌埠于英生杀妻冤案的疑似“真凶”曾背负这个罪名十七年的于英生也旁听了庭审“我要知道是谁一手制造,谁推动了这个冤案的形成在人们对冤假错案最善意的认知中,对其的成因往往也认为警方急于破案,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草草结案但在已经有了dna鉴定刑侦手段的年代,如此关键的证据竟然“被忽略”,而且在于英生肺球孢子菌病接下来的三次上诉中都没有被采用,就值得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