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唑菌酰胺是由巴斯夫公司年公布,年上市的联苯吡唑酰胺类杀菌剂,是全球谷物、大豆用杀菌剂市场的主力产品。
目前,氟唑菌酰胺已在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欧盟诸国等国家获得登记。主要用于谷物、大豆、玉米、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等作物,通过叶面或种子处理防治多种病害。
氟唑菌酰胺作用机理氟唑菌酰胺为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为病原菌呼吸作用抑制剂,通过抑制呼吸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Ⅱ的琥珀酸脱氢酶,阻止其产生能量,抑制病原菌生长,最终导致其死亡。
氟唑菌酰胺能抑制孢子发芽、芽管伸长、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将其归类为C2组,与其他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是杀菌剂抗性治理的重要工具。
氟唑菌酰胺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氟唑菌酰胺高效、广谱、持效、选择性强,具有优异的内吸传导性,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耐雨水冲刷。
豆类作物锈病氟唑菌酰胺能抑制孢子发芽、芽孢管伸长、菌丝体生长和孢子形成,可用于谷物、大豆、其他豆类作物、玉米、棉花、油菜、果树、蔬菜、甜菜、花生、草坪、特种作物等近百种作物,防治许多病害,如由壳针孢菌、灰葡萄孢菌、白粉菌、尾孢菌、柄锈菌、丝核菌、核腔菌、链格孢菌等引起的病害。尤其适用于豆类作物,防治由链格孢菌引起的病害、灰霉病、锈病、白粉病和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大豆锈病,棉花上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病害以及向日葵和油籽菜上由链格孢菌引起的病害等。在所有试验剂量下,对所有作物非常安全。
葡萄白粉病氟唑菌酰胺分子独特,可以呈现不同的构象,通过分子构象间的转换,能够快速适应并穿越植物细胞壁亲脂性和亲水性屏障,直达并抑制靶标琥珀酸脱氢酶。氟唑菌酰胺具有出色的向顶传导性,被植物快速吸收后,在叶片内持续扩散,并不断向植物新生组织输送。这一特性,使得氟唑菌酰胺适用于病害防治的多个阶段,在未发病时用药,药剂可以充分发挥对植株的持续保护作用;对已经发病的植株,可迅速发挥治疗作用。此外,氟唑菌酰胺持效期长,大大降低了施药次数,减少在环境中的投放量。
根据农药信息网信息显示,氟唑菌酰胺在国内目前有16个登记证件,其中包括2个原药证件和14个制剂产品证件,氟唑菌酰胺同时可与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咪鲜胺等多种杀菌剂混配使用,叶面喷雾、种子处理等多种施药方式用来防治不同作物的病害。
氟唑菌酰胺制剂可用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黄瓜、西瓜、草莓白粉病,用药量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0~20毫升/亩;番茄叶霉病,黄瓜、番茄、草莓灰霉病,20~0毫升/亩;辣椒炭疽病,20~26毫升/亩喷雾;马铃薯黑痣病,0~40毫升/亩沟施喷洒种薯。
防治芒果炭疽病、葡萄白粉病、葡萄灰霉病、香蕉黑星病,用药浓度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倍液喷雾。等等
具体防治作物、病害及使用方法可参考中国农药信息网。
总结氟唑菌酰胺是巴斯夫开发的新型高效、广谱SDHI类杀菌剂,分子中拥有非常热门的吡唑酰胺结构,从而赋予其优秀的产品性能和环境特征。为了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扩大防治谱,同时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氟唑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氯氟醚菌唑、等复配使用。
年2月,氟唑菌酰胺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