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性病学科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以说是经过了历代皮肤性病人的努力,才得以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生存、发展和壮大。坚持不懈的广西皮肤性病人,为广西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本篇文章大约需要5分钟ok
一、往事之迹
广西是位于我国南方的边远落后省份,最初于年,由外国传教士在广医院,主要任务是防治麻风病。民国23年(年)12月,随着广西医学院的创立,医院同年建立,并设立了皮肤泌尿器科室,20世纪50~70年代末称为皮肤科,80年代初期改称皮肤性病科并沿用至今。之后广西壮族自治区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成立,医院,广西中医学院一、二附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等均先后建立皮肤科,医院也相继建立了皮肤科,多数县建立了皮防站(院)。新中国成立以来,医院专科医师由原来0~2人,发展到目前的1~18人。通过开办学习班,输送医务人员到区内外进修学习,专科医师队伍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广西皮肤性病专科医师(含皮防系统)约人。
二、打一场控制性传播性疾病的“攻坚战”
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性病在广西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其中90年代达到了高峰,且发病率持续攀高。近年来,李国坚主任,作为广西卫生计生委领导班子核心,他们高度重视并号召广西全体皮肤性病科的医务人员要打一场控制性传播、性疾病的“攻坚战”,在广西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林有坤教授为领导的学会班子的共同努力下,认真研究并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执行《梅毒诊断标准)和规范梅毒疫情报告管理的实施办法(桂卫疾控[]13号)》,并举办了多届性病学习班,定期到医院医院检查性病诊治及疫情报告的工作执行情况,目前,广西性病的规范诊治和疫情报告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成功获得了广西性病流行病学的真实资料,之后发病率逐年回落。十多年来由于性乱及吸毒人群的增加,广西艾滋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已位于全国第二,而且近些年来广西艾滋病的发病年龄逐渐趋于老龄化。广西卫生计生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专门设置了广西防治艾滋病办公室,领导亲自挂帅,工作层层落实,将宣传工作落到实处,随着广西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的推进和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西艾滋病及其他性病的防治工作将取得更加喜人的成绩。
三、科研创新
由于地理气候的关系,广西皮肤真菌病发病率高,是国内较早(年)发现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的省区之一。至今为止,也是全国发现孢子丝菌病例,尤其马尔尼菲青霉病病例较多的省区之一。近些年来,随着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广西尤其是艾滋病流行的重灾区,机会性感染现象明显增加,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成为艾滋病患者最常合并机会真菌病之一。
记得年的某一天,广西医院皮肤科李菊裳教授接到了一份本院呼吸内科的会诊通知单,患者是一位农民,中青年,男性,因肺脓肿及全身皮肤多发性脓肿收住院,持续高热不退,伴严重的多器官衰竭,生命垂危,取脓液多次细菌培养均显阴性,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但临床症状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病情十分危急。经过会诊,李菊裳教授亲自到病人床前取患者脓肿的脓液进行真菌涂片及培养检查,结果涂片发现镜下白细胞内有菌体,是一种特殊的真菌,从菌体形态认为符合组织胞浆菌的形态,这一结果使李菊裳教授十分兴奋,感觉到患者多天来不清楚的病因终于找到了!患者有救了!大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但一周后培养基出现了非常漂亮的葡萄酒样的红色色素,同时有白色毛样菌落生长,这很快又使具有真菌专家称号李菊裳教授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培养皿中出现如此迷人的葡萄酒样的红色色素,组织胞浆菌是不具备的,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真菌呢?眼前的菌落形态与脓液涂片镜下形态结果不相符,况且当时国内没有组织胞浆菌病的相关报道,这时候,这位具有丰富经验的真菌专家犯难了。
时间就是生命!李菊裳教授废寝忘食,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亲自带上培养标本到北京虚心医院著名真菌学专家王端礼教授。经过仔细地观察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典型的菌体特征,培养之后,发现该菌属于双相性真菌,终于将我们从没见过的菌种确认为马尔菲尼青霉菌,患者最后被确诊为一种当时国内从没有报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并非组织胞浆菌病。遗憾的是,虽经过积极地抗真菌药物治疗,但仍回天无力,患者最后没被挽救回来。但李菊裳教授却是我国首次从病人体内分离出了马尔菲尼青霉菌,并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上报道了国内首例马尔尼菲青霉病。同年,李菊裳教授医院的紧急会诊单,患者仍然是一位农民,病史和病情与我院呼吸内科那位病人十分相似,有了第一位病人的诊疗经验,我们得心应手,及时经过真菌镜检和培养,很快确诊了国内第二例马尔尼菲青霉病,并在国内外多个刊物分别发表文章。马尔尼菲青霉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研究,从此在广西医院皮肤科拉开了序幕,接下来进行了动物体内实验研究,将从病人体内分离出的马尔菲尼青霉菌接种在小白鼠腹腔内并获得了成功。
我们始终都没有停下实验的步伐,接着又开展了流行病学的研究,多次到患者家乡的住处及其周围,采集泥土、植物(甘蔗)、动物(竹鼠、蝙蝠、家兔、家鼠)等标本。首次从广西野生银星竹鼠体内成功地分离出与病人体内分离出的相同形态的马尔尼菲青霉,提出了“广西银星竹鼠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贮存宿主”的观点。这一生态学分布的发现,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于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菊裳教授由于对医学真菌学上的重大贡献,年荣获“广西有特殊贡献科技人员”称号,年荣获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随后对马尔尼菲青霉在体外药敏实验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年,李菊裳被授予耳鼻喉科合作开展“耳鼻咽喉真菌病诊疗研究”荣获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年,马尔尼菲青霉病综合研究荣获“广西医学卫生进步一等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李菊裳教授曾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应菲律宾SantJomas大学的邀请前往讲学。我们至今一直致力于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研究,成立了老中青结合、实力极强的研究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这些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其实马尔尼菲青霉是一种毒性和传染性均极强的条件致病菌,在研究中的密切接触,对于每一位研究者都是一种考验!一旦被感染,同时因某些原因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就可能引起发病。况且这种疾病十分凶险,对人体危害极大,感染后死亡率极高!国内一些学者都望而却步,但广西医院皮肤性病科的每一位参加课题的研究者都无所畏惧,忘我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去,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后梁伶教授、曹存巍博士和刘栋华博士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态学、形态学、发病机理、耐药机理及其毒力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广西野生银星竹鼠寄生马尔尼非青霉菌和人类致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相关性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抵抗巨噬细胞氧化杀伤致侵袭感染的机制》《马尔尼菲青霉菌耐氟康唑蛋白组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致病性酵母相对棘白霉素不敏感机制的研究》《马尔尼菲青霉氧化应激调控基因HOG1的克隆及功能研究》等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表了7篇SCI论文,并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目前以梁伶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荣获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颁发的SCI荣誉证书,同时获得了“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的荣誉称号,其成果也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梁伶教授对广西壮族红斑狼疮基因的研究,林有坤教授对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开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严煜林教授对广西壮族硬皮病、婴幼儿血管瘤的基因研究,郑文军教授对广西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先后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及“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撰写及发表论文多篇,先后获得国家级、省厅级、院内科研课题资金资助多达20项。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广西皮肤性病学科仍存在许多不足,医疗水平要赶超国内水平,仍需后来者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付出艰辛的劳动,谋求全面发展,再创辉煌。
本文作者
梁伶
广西医院
阅读来源
《皮肤科的那些人那些事》
编者著:张建中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年6月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好哪里白癜风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