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学检查中的常见传染性致病原

细菌

分枝杆菌不能被常规细胞学染色着色,也很难看到。然而,对于细胞和背景物质的细致检查可在细胞内外都发现与众不同的阴性染色的一些细长棒状结构。抗酸性染色可证明该微生物体的存在。暹罗猫似乎对分枝杆菌病的易感性较强。分枝杆菌通常诱导肉芽肿或脓性肉芽肿炎症反应,而不同于大多数细菌感染中的化脓性反应。郎罕斯多核巨细胞和大上皮样巨噬细胞也经常可见。

放线菌/诺卡氏菌感染通常见于皮下肿块或由穿透性伤口造成的胸内病变。这种细小的微生物体具有分支、串珠状、细丝样的独特外观,看起来类似于无定形碎片状的大块垫子。

鼠疫耶尔森菌是一种不常见的微生物,该微生物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潜在危险使得鉴定至关重要。细胞学上可识别出鼠疫耶尔森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内外均存在双极球杆菌,伴有大量退化的嗜中性粒细胞。在猫病例中,肺炎性鼠疫发生概率约占总体的10%,并且典型腹股沟腺炎表现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I(抗药性中间葡萄球菌)不能与非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区分开。

真菌

粗球孢子菌是通过土壤传播的双相型真菌,主要发现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的干旱酸性土壤区域以及一些南美洲地区。在流行地区,感染相对常见,但临床表现的发展相对罕见。它主要是呼吸道病原体,通过吸入孢子感染。呼吸道感染发展的潜伏期为接触后的1-3周。转移性疾病发生在原发性肺部感染之后,尤其常见于狗。拳师犬和杜宾犬可能更容易传播这一疾病。直到最近大多数人仍认为猫对球孢子菌的感染有抗性,但是猫感染的易感性和临床体征的发展在流行地区已经有报道。在携带播散性疾病的狗和猫中,长骨(特别是软骨区)和皮肤的损伤是常见的。球孢子菌病会引起脓性肉芽肿或肉芽肿性炎症。粗球孢子菌球体(孢子囊)是细胞外可见的大微生物。球体大小在罗曼诺夫斯基染色下从10-μm不等,具有包含蓝绿色原生质的厚重双层结构的细颗粒状外壳。偶尔也能见到2-5μm的胞内内孢子。细胞学涂片中存在的微生物很少,并可能需要检查多个载玻片才能找到生物体。鉴于微生物体尺寸较大,低倍镜下(如10X)快速扫描是较好方法。组织中可能很少见到菌丝。

皮炎芽生菌是由土壤传播的双相型真菌。菌丝相在自然界中发生,酵母相在活体内形成,但菌丝阶段可能也能看见(尽管罕见)。虽然除北美以外报道的病例数相对较少,但它可能全球都有分布。第二种菌株已经从非洲的病例中分离,这代表可能具有地理多样性的不同血清型。美国的流行地区包括中西部,东南部和阿巴拉契亚州。芽生菌可以感染许多组织,但肺是最常见的初次感染器官,感染途径通常是吸入孢子。虽然直接创伤和皮肤伤口可导致皮肤病变,但大多数皮肤病变源自肺部感染。犬的感染往往见于年轻的大型犬。芽生菌病在猫中不常见,然而对猫观察结果表明,该疾病倾向于全身而不是局部的,并且暹罗猫很多次在文献中被提及。芽生菌病的潜伏期长度变化较大(数周至数月)。细胞外该真菌外形为深蓝色,圆形,直径5-20μm,具有包含颗粒状内层结构的双凹面厚外壁。可能回看到广泛生长的新出芽真菌。该微生物常发现于堆集的粘液和坏死碎片中,会诱发肉芽肿或脓性肉芽肿炎症。

新型隐球菌是隐球菌属中的主要致病物种。新型隐球菌通过土壤传播,该真菌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现。它在鸽子和其他鸟类的粪便中繁殖,可以保持几个月的活力(注意,它不在鸟的肠道中生存)。感染途径是通过吸入孢子。然而,有报道称在没有局部或全身感染的狗和猫的鼻道中发现有新型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并且亚临床感染和(或)无症状携带者也已有报道。猫比狗更易感染隐球菌病。该疾病最常见表现为鼻和额窦感染,特别是在猫体内,常延伸到脑膜、脑和肺。特征性肿瘤样肉芽肿病变也可能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鼻腔分泌物的拭子或鼻腔按压物/抽吸物中易于发现并识别该微生物。新亚甲基蓝和印度墨汁染色可用于证明阴性染色荚膜的存在,但一定注意不要将气泡和脂肪滴误当作微生物体。隐球菌属为圆形或椭圆形真菌,直径范围为8-40μm(包括荚膜)。该微生物具有被嗜酸性染色剂染成紫色的颗粒状内部结构,并被未着色的粘液状厚重荚膜所包裹。荚膜物质可能赋予样品粘液样纹理。偶尔可以看到窄基出芽。无荚膜或表面粗糙的菌体直径为4-8μm,且难以与荚膜组织胞浆菌区分。这种情况下血清学和真菌培养可发挥作用。炎症的范围和类型从视野中微生物数量极小或无炎症细胞到充满微生物和肉芽肿脓性炎症。炎症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与荚膜特性有关。荚膜多糖有抑制吞噬作用,且与T细胞抑制的诱导有关。

组织胞浆菌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布的可感染犬猫、通过土壤传播的双相型真菌。某些地带较为常见,例如美国,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和中南部的州。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但在多数情况下全身性扩散可快速发生。组织胞浆菌病的潜伏期相对较短(12-16天)。网状内皮系统的感染会导致感染组织内形成结节样肉芽肿。猫中肺部疾病较常见。除了犬猫全身性的组织胞浆菌病,犬中也可见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自限性综合征。这种微小的酵母样微生物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μm,有紫色核和被一圈稀薄、清晰的光圈包围的轻微嗜碱性细胞质。该微生物可生存在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内外。可能会看到窄基出芽。组织胞浆菌可诱导混合性的化脓性肉芽肿反应。

申克孢子丝菌是一种世界范围广泛分布的双相型真菌。它通常经由肢体的皮肤伤口进入,并在皮肤、皮下、表面淋巴管和淋巴结中诱发化脓结节。偶尔通过内脏传播,特别发生于犬,有时也可在猫的面部可看到局部病变。孢子丝菌可在感染孢子丝菌病的猫鼻腔中分离,在有皮肤病变的病例中更容易检测到。它的大小和形态与组织胞浆菌相似,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稀薄、清晰的光晕,中央有紫色核,细胞质呈轻微嗜碱性。在巨噬细胞内外均可观察到这种具有清晰稀薄光圈、轻微偏心的紫色核、嗜碱性细胞质、圆形椭圆形或雪茄状的2×10μm的微生物体。孢子丝菌和组织胞浆菌可通过雪茄状的外形来区分。猫体内该微生物通常比较丰富,而狗体内则很少看到,鉴定可能需要在几张载玻片上进行找寻。

曲霉病和青霉病可表现为犬猫的局部或全身感染。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两种真菌都是呼吸道的常见污染物,因此应综合真菌培养、细胞学、组织学等检查结果以及炎症反应是否存在进行确诊。两种真菌在形态上相似,需要进行培养鉴别。德国牧羊犬常感染系统性曲霉病。尽管曲霉病常常表现为机会性感染,但据报道并没有明显诱发因素。曲霉菌感染与化脓性、肉芽肿性或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症相关。细胞学上,真菌菌丝有分支,有隔膜,5-7μm宽度,具有笔直的平行外壁和球形末端。菌丝可以强嗜碱性染色且外部有薄的透明细胞壁或以细胞为背景进行阴性染色。菌丝如果数量较少或在由粘液、炎性细胞和细胞碎片混合成的密集物质中,可能难以鉴别菌丝。偶尔可能看到圆形或卵形的蓝绿色真菌孢子。

西伯鼻孢子菌可感染狗的鼻腔,引起单个到多个息肉,表面上可观察到许多微小的粟粒状孢子囊。感染途径似乎与水接触和/或鼻粘膜创伤有关。细胞学上,可看到数量不定的品红色孢子,直径为5-15μm,具有轻微折光能力的荚膜,包含许多圆形的嗜酸性结构(小球体)。可以观察到内生孢子细胞学的三个不同成熟阶段。某些病例中,孢子呈深度嗜酸性染色,难以观察到内部结构。孢子囊大小不等(30-μm),轮廓分明,经历孢子形成的球状结构包含无数微小的圆形内生孢子。孢子囊在细胞涂片中并不常见,因为数量较少,外壁可轻微折射光线且染色不佳。细胞学中可以看到内孢子三个不同的成熟阶段。细胞学涂片中主要是成熟内孢子。这些结构直径8-15μm,具有较厚的透明化细胞壁和品红至不着色的光圈。玻片较厚区域中微生物内部结构难以观察,但内孢子传播出去后,则可看到许多微小的球形嗜酸性内部结构。不成熟的内孢子直径约2-4μm,轻微嗜碱性细胞质,粉紫色的核由1/3至1/2的内孢子壁包围,1-2圈更小的圆形品红色结构。中间型内生孢子很少见到球形、颗粒状、嗜碱性结构,直径约为5-8μm,具有嗜酸性到球状的内部结构和大小不等的清晰光圈。鼻孢子菌病可引起由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混合炎症反应,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较少。可看到炎症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在孢子周围呈玫瑰花环状分布。

暗丝孢霉病是通常存在于土壤或水中的产色素(暗色)机会性感染真菌,如链格孢属、弯孢属、双极霉属等。该真菌形态随特定微生物变化而改变,通常需要培养用于最终诊断。菌丝通常有隔膜分开,可能会产生与酵母菌混淆的球状结构。

藻类/霉菌

原藻病是一种污水中最常见的非产色素藻类。在由于其他疾病或治疗而免疫系统受损的动物中感染更常见。对于狗,该疾病的皮肤型或系统型感染都有记录,而感染该疾病的猫更倾向于保持皮肤感染。患犬体内的该微生物通常可在来自直肠或结肠的刮屑物中检测到。此类微生物可在细胞外或偶尔在巨噬细胞中发现,直径为5-10um,呈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分隔可导致产生数目不定(2-20)的嗜碱性内孢子,其含有颗粒状内部结构、深色核和清晰的光圈。原壁菌可诱导慢性脓性肉芽肿炎症的发生。

腐皮病是一种水霉菌。在美国该菌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各州。动物通过饮用或皮肤接触污水而感染。消化道暴露常导致全身感染,皮肤暴露可导致局部皮肤结节并形成瘘管。细胞学上,该微生物可通过广泛、分隔较少、分枝状的菌丝识别出来。腐皮病可诱导产生通常包含嗜酸性粒细胞的化脓性肉芽肿炎症反应。

原生生物

弓形虫几乎可感染所有哺乳动物,其研究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都很重要。刚地弓形虫是原生动物门顶复动物亚门的一个成员,包括疟原虫属、隐孢子虫属和艾美球虫属。弓形虫的生命周期包括两个阶段。肠内阶段仅发生于猫体内,产生卵囊。肠外阶段发生于所有感染的动物(包括猫)体内,并产生速殖体然后是裂殖体。弓形虫病可以通过摄入卵囊(猫粪中)或裂殖体(生肉或不熟的肉中)传播。刚地弓形虫的速殖子看起来与新孢子虫的速殖子相似,长1-4μm,新月形,轻度嗜碱性细胞质,中心有异染色的核。该微生物可在细胞内(主要在巨噬细胞内)和细胞外观察到。区分弓形虫和新孢子虫还需额外诊断测试。

犬新孢子虫感染最常见于小于1岁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会导致渐进性、经常是致命的上行性麻痹。老年动物中疾病表现变化多样,但特征为全身性受累,包括相关性肺炎的明显肺部浸润。速殖子与刚地弓形虫的速殖子在细胞学上很难区别,大小为5-7μm,呈椭圆形或月牙形结构,具有中心异染性核和轻度嗜碱性的细胞质。它们可能在细胞内外发现并诱导混合型炎症反应。

利什曼原虫是犬体内比猫更常检测到的原生动物。在美国至少在动物体内检测到两种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在细胞学涂片中最常见,并具有特征性外观。这些主要是胞内生存的微生物,如果细胞破裂,也可在细胞外观察到。无鞭毛体大小为1-5um,包含品红色核和垂直于核的棒状动基体。皮肤,骨髓和淋巴结均是常见病变部位。

卡氏肺孢子虫是一种原生生物,最常见于幼犬,主要是迷你腊肠狗和骑士国王查尔斯猎犬。现已确立了几种可能使犬易感于卡氏肺孢子虫的免疫缺陷,包括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淋巴细胞增殖降低和B淋巴细胞数目减少。感染会导致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泡中丰富的泡沫液体通常有滋养体和包囊。滋养体具有多种外形,长2-7um,具有浅蓝色细胞质和深色的点状核,可在巨噬细胞内或细胞外看到。囊肿并不常见,存在于胞外,直径5-10μm,包含4-8个圆形、1-2μm的嗜碱性外体(孢子体),呈环状簇排列。

其它

当狗吃下含住鲑小吸虫的生鲑鱼肉,而这种小吸虫又含有蠕虫新立克氏体,狗就感染了鲑鱼病(neorickettsiahelminthoeca)。这种疾病最常见于西北部。鲑鱼病由对淋巴结吸取物进行细胞学诊断,特征为淋巴耗竭、浆细胞增多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可在巨噬细胞中观察到该微生物为微小的嗜碱性或黑色的大小不等颗粒,使得巨噬细胞看起来充满色素。病史对确诊极为重要,同时结合淋巴结抽取物的细胞学检查共同做出确诊。

MaryJoBurkhard,DVM,PhD,DACVP

宠医圈史上最大手笔的积分福利大放送!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
鐧界櫆椋庣殑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yw/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