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案例解析

一、简要病史

患者,男,57岁,因反复发热3月余,左上腹疼痛1月余入院,急性热病容,疼痛向左肩背部牵涉,一月前出现双下肢浮肿,饮食、睡眠稍差,体温(T)39.5℃,最高达40℃,脉搏(P)90次/分,呼吸(R)20次/分,血压(BP)/80mmHg,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肝肿大,右肋下5cm,质韧边钝无触痛,脾肿大:1线11.5cm,2线14cm,3线13cm,质中边钝,轻压痛,全腹叩诊鼓音。曾接受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疗均无效。

二、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1.6×/L,红细胞(RBC)2.4×/L,血红蛋白(Hb)72g/L,血小板(PLT)42×/L,总蛋白48.0g/L,白蛋白23.9g/L,球蛋白24.1g/L,尿素4.45mmol/L,肌酐33umol/L,尿酸umol/L;骨髓象:单核巨噬细胞比例增多,单核巨噬细胞胞质内有数个甚至10个以上被吞噬的芽生孢子,卵圆形,有荚膜,直径约2-4um,一端较尖,一端较圆,菌体周边有透明圈,菌体内有一深染的核;芽生孢子有时充满整个单核巨噬细胞的胞质,片尾部较易见组织胞浆菌(图abc);培养:该菌生长缓慢,培养时间长,培养10-14天,长出白色到棕色羊毛状或丝状菌落(de),菌落镜检见分隔,分枝状菌丝,产生厚壁圆形的分生孢子(图f)。

图a~c骨髓涂片(10×):巨噬细胞胞质内布满芽生孢子,周围有透亮宽厚荚膜。

图d双相培养瓶15天生长情况;图e血平板培养(第14天):白色到棕褐色羊毛状菌丝布满整个平板。

图f培养物酚棉蓝染色(×),小分生孢子和厚壁带刺的齿轮状大分生孢子。

三、诊断及依据

1.诊断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2.诊断依据(1)不规则高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2)大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胞质内吞噬有多量组织胞浆菌孢子。(3)培养有组织胞浆菌生长,菌落呈白色到棕色羊毛状或丝状。

四、简析

1.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多种发热性疾病相鉴别,主要与黑热病,恶性组织细胞病,伤寒、白血病、再障等疾病相鉴别。本病极易误诊或漏诊,凡遇不规则高热,气急、咳嗽,肝、脾淋巴结肿大,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疑及本病。本菌应与利杜氏小体、球孢子菌、申克氏孢子丝菌、马尔尼菲青霉菌、新型隐球菌鉴别。骨髓涂片与利杜氏小体、马尔尼菲青霉菌鉴别要点见黑热病案例解读。该菌培养10-14天长出白色到棕色羊毛状或丝状菌落,菌落镜检见分隔,分枝状菌丝,产生厚壁圆形的分生孢子,不难与球孢子菌、申克氏孢子丝菌、新型隐球菌相鉴别鉴别。

2.经验、教训和注意的问题临床对该病认识不足,近年来检验人员过度依赖自动化设备,普遍缺乏形态学认识,加之该菌生长缓慢,培养时间较长,一般在两周以上是导致该病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

抗真菌药物价格昂贵,临床对抗真菌药物使用剂量不足、疗程短是该病治疗失败主要原因,该病抗真菌治疗可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足量足程,3~6个月治愈率在60%左右,故疗程至少为半年。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曝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yw/6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