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黑鳃或烂鳃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水中重金属、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超标,侵害鳃丝所导致;
2、食物中缺乏维C,导致鳃丝发黑及鳃盖内缘有黑斑;
3、倒藻、杀藻后,死藻聚集成团丝状,黏附于对虾鳃丝,导致对虾“黑鳃”;
4、水体中致病菌数量多,而消毒措施不及时、不到位,导致烂鳃。
如果不及时治疗,对虾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预防和治疗黑鳃或烂鳃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水质和饲养环境,例如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的稳定、控制饲养密度等措施,以及使用水质改良剂、抗生素等药物。
黑鳃或烂鳃
1.病原
为弧菌或其他细菌(如气单胞杆菌)。
2.症状
病虾鳃丝呈灰色或黑色、肿胀、变脆,从边稍向基部坏死,溃
烂,有的发生皱缩或脱落,镜检有大量细菌。
3.诊断
(1)病虾浮游于水面,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对鳃部变黑的虾可做出诊断。
(2)进一步诊断应区别由固着类纤毛虫或镰刀菌等引起的黑鳃。可从黑鳃处用镊子取少许组织制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容易见到固着纤毛虫或镰刀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如见到运动活泼的短杆菌,可诊断为该病。
4.流行情况
发病季节为7~9月的高温期,通常在养殖环境较好时发病率低,在池底或水质污浊的老化池可常见此病。
5.防治措施同红腿病。
同弧菌病(红腿病)。
可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对虾养殖最常见的一种细菌病
南美白对虾对虾-弧菌病原因、症状和防治措施。忽勿忧-专杀弧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