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场逐利语境下

当廉价药无法靠市场机制生存时,政府就应“该出手时就出手”,综合运用资源配置和价格调节等手段进行有效干预,促进药企投入与产出平衡;另一方面,“救命”比什么都重要,何况许多廉价药都列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政府就应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确保市场消费需求,这本身就是分内之责

[责任编辑:yfs001]

一支不到20元的抗癌救命药“放线菌素d”,全国出现了断供若改用国外替代药品,一支价格高达近6000元,是“放线菌素d”300倍左右,而且副作用大许多患者家庭因陷入困局,有的甚至不得不放弃治疗(8月24日《长江商报》)

廉价“救命药”说没就没,问题出在哪里?业内人士分析得很直白:药企停产之因,一是原洛博芽生菌病料成本过高,二是生产线调整面对这样的现实,人们很容易把矛头指向药企唯利是图在市场逐利语境下,药企当然不会做亏本买卖,零利润甚至负利润地向社会供给“救命药”,那只是一种奢望,完全不必指望药企的“良心”发现,也不可能承担得了这份社会责任

面对“救命药”命悬一线,关键在于发挥好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从而维护药品生产的公益性一方面,廉价药是好,但不能低到正常的利润线之下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救命药”互联网查询平台,从而保证每个患者能够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买到药

事实上,为了拯救廉价药,相关制度设计一直进行着譬如,国家卫计委等八部委去年就曾出台“低价药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引导医务人员尽量用粗球孢子菌价廉质优的药品,能用便宜的不用贵的,能用仿制药不用原研药”等规定;今年6月1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即便如此,但由于“放线菌素d”等属于医保报销的药品,政府依旧通过医保支付机制和药品招标制度进行价格管控,相较“新药新价格”而言,药企“喜新厌旧”则是必然

一言以蔽之,“救命药”事关患者生命安危,无论如何都不该是紧缺品,这既要有效借鉴市场规律,也需强化政府兜底责任,两者既相辅相成,又缺一不可

■徐剑锋

“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是明知有救命药却买不到,然后等死”诚如网友所言,廉价药“放线菌素d”在市场上“一药难求”而让患者命悬一线,不过是“无利不起早”的悲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该由谁来担孢子丝菌病如何治疗负“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靠什么化解断货的“人造危机”?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cs/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