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蓝瘦也不香菇山里有很多怪蘑菇

前一阵网上莫名其妙就火了“蓝瘦香菇”,在我了解了怎么回事后只能感慨:难道我老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但作为一个不跟风不炒作我行我素爱谁谁的科普号,我并不打算讨论这个玩意,因为我既不蓝瘦,也不香菇。所以请大家调整好所谓的“蓝瘦香菇”情绪,再来阅读一下我这个散发着一股子土腥味的文章。每次说到蘑菇大家都想到吃,但大家也一定都知道好多蘑菇不能吃。蘑菇作为大型真菌的繁殖器官,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但经典的伞状蘑菇,实际上只是众多蘑菇形态的一部分。如果你往山里钻钻,就会发现很多“骨骼清奇”的蘑菇隐士。冒“青烟”的蘑菇盛夏的百花山(由于没有住在云南这种神奇的地方,作者只能在北京的夏天采采蘑菇,所以文中提到的山就是北京的百花山。)因海拔较高、植被茂盛,比北京市区里凉快很多。半山腰上,生长着成片的华北落叶松,我四处寻找着有趣的生物。在厚厚的落叶层上,一堆堆褐色的小球如同乒乓球大小,出现得越来越多。图片来自:全景网我蹲下来仔细观察它们,发现每个小球上方都有一个孔。刚一碰,它就从小孔里突然喷出一团烟雾,碰得越使劲,烟喷得越多。不要害怕,这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是触碰到了什么有毒气体的开关~原来,这是一种球状蘑菇:“马勃”,而那团烟雾,实际上就是它们的后代——真菌的孢子。马勃图片来自:q这些孢子被喷出后,随风飘散,去寻找新的生活空间。马勃成熟后,就在松林下静静等待,若有雨水或者枯枝败叶落下打在它们身上,就会触发喷射孢子的机关。如果人或动物踩到马勃,立刻一股“青烟”冒起,如同踩上地雷。长得像“珊瑚”的蘑菇在马勃附近,我又找到了惊喜。一丛一丛的嫩黄色“小树枝”拔地而起。这是一类枝瑚菌。尽管看起来形状诡异,但并不妨碍它们中的一些种类成为美味的食用菌。记得前几年在浙江考察时,看到当地人把一种枝瑚菌晾干出售,价格不菲,味道也十分鲜美。不过,我不敢确认眼前所见的枝瑚菌是不是能吃的种类,还是抵制住馋虫的怂恿,小心为妙。画风略奇特的蘑菇沿着山路向上爬了一公里,落叶松越来越少,森林里的树慢慢变成了山杨和白桦。我闻到了一丝特别的臭味,环视四周,很快便在苍蝇嗡嗡声的引导下,见到了这臭味的源泉:一棵丑陋的蘑菇。图片来自:全景网白鬼笔,挺立在肥沃的腐殖土上:它的样貌就像一杆短粗的毛笔,笔头上好似蘸满黑色的墨汁。很多苍蝇围在鬼笔周围飞来飞去,有的还落在上面兴奋地大吃不已。图片来自:全景网原来,鬼笔类真菌大都会产生有臭味的粘液,来吸引苍蝇等食腐昆虫,以便帮助其传播孢子。这一幕让我想起在云南见到的长裙竹荪,这种名贵的食用菌其实也是鬼笔的亲戚,活着时同样十分恶臭。而奇怪的是,我曾看到被这臭味吸引来的并非苍蝇,而是大量的蜜蜂!看来直接食用未加工的新鲜蜂蜜,貌似不是明智之举……长在地上的“星星”随着一路攀爬,海拔逐渐升高,在海拔大约米的白桦林下,出现了成片的地星。如同名字所讲,它们就像生在地上的星星一般。尽管乍一看马勃外形差异很大,但它们却是近亲,个头也差不多。其实从外形上,地星也就比马勃多一圈“花瓣”。和马勃一样,地星们也会从顶端的小孔中喷出孢子烟,也在静静等待着喷射机关被触发,只不过地星比较“抗冻”,生活在较高处的白桦林。蓝色蘑菇real的刚刚告别可爱的地星,突然,我眼角的余光瞥见一棵朽木上闪着点点蓝光。在少有人迹的密林中,这看似塑料的蓝色难道是人类扔的垃圾?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种颜色十分特殊的奇异真菌:小孢绿杯菌,它们只有豆子大小,外形有点儿像杯子,还是那种一侧壁沿独大的、古代饮酒用的“爵”。在幽暗的林下,它们的蓝色鲜艳而神秘,我们把它戏称为“阿凡达菌”。看来,蓝色的蘑菇可不只有“蓝瘦香菇”一种。“妖精的尾巴”菌和这些“阿凡达菌”生长在一起的,还有个明黄色的棒状物。这也是一种蘑菇,与之前所见的枝瑚菌关系密切,因为形同一只没有分支的棒子,而被形象地称为棒瑚菌。看着它可爱的样子,我想,它会不会是害羞的小精灵露出地面的尾巴?这两类奇特的蘑菇,在北京特别少见,只存在于百花山这样环境很好的山林中。估计很多云南地区的朋友在看完这篇后(可能压根就嫌弃地没看完吧)觉得实在太low了,没办法啊,和云南实在没法比。同时也提醒大家,蘑菇这个坑太大,不要随便瞎吃!否则你会真的蓝瘦,真的香菇。点这阅读:常见的可食用蘑菇知识随堂考撰文摄影/吴超







































长沙治疗白癜风医院
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cs/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