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曳尾菌快更新吧90后女孩成科普博主

        

“我的眼睛就像开过光”,这是29岁女生周晴烽给自己的评价,带点玩笑、带点小骄傲。不过这也是事实:她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

在越来越多景观设计强调航拍、宏观、大尺度,越来越多摄影者迷上小飞机的时候,周晴烽却反其道而行之,在镜头前装上了放大镜,专注于拍摄一种常被忽视的生命:菌物。在她的延时摄影镜头里,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真菌、黏菌仿佛是会跳舞的“小精灵”。

此前,周晴烽长期租住在嘉定区华亭镇联一村,不远处的浏岛野生动物栖息地便是她的重要取景地,几乎每个周末,她都要去浏岛走走,寻找拍摄素材。几年时间里,周晴烽几乎走遍了上海郊区的野地,有时为了拍一种罕见的黏菌,她可以花大半天时间、赶多公里路。

在抖音、b站等平台,周晴烽的原创作品很受欢迎。作品火了之后,周晴烽索性辞去了工作,每天一心一意拍摄,和各种菌物打交道。

没了“稳定”的工作,害怕吗?今后有何打算?“世界上有很多菌物,光是真菌就有多万种,已知的不到10万种,而我拍的还不到0种,根本拍不完,也拍不腻。任何事情只要做到了极致,生计问题应该不用操心。”

想把新奇的东西“慢慢看,看过瘾”

周晴烽是湖南常德人,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药学专业,原先在上海一家医药企业工作。她从小特别喜欢观察自然生物,喜欢在野外到处逛,盯着一丛草、一棵树都能看上好久。“有时候没时间去野外,我在河里舀一点水,都可以在显微镜下看一整天。”

数年前,周晴烽迷上了看鸟。“你知道你生活的城市里有哪些鸟吗?是不是除了麻雀、鸽子、喜鹊、燕子,别的也说不上来?自从我喜欢观察鸟以后,我发现就算在繁华的城市里也生活着几百种鸟。”为了观鸟,周晴烽购买了相机。“鸟是会飞的,即便通过望远镜远远地看到,你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只能用相机拍下来、回去对着图鉴查,才能知道鸟的种类。”

大学毕业后,周晴烽来到了上海工作,这让她非常兴奋。“在全国的观鸟爱好者心中,上海是很出名的,上海有很多海鸟,崇明、浦东都有大量海鸟出没,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有段时间,周晴烽经常跑去沪郊沿海滩涂区域,拍到了不少鸟。

但是时间一长,她又发现了新问题:“上海太大了,看鸟的地方太远了,看一次往往要跑一整天,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出远门’;另外,鸟分林鸟和水鸟,大部分水鸟来上海的时候都在冬羽期间,不是繁殖羽,羽毛往往灰蒙蒙、不鲜艳,拍起来不够好看。我就想待在一个地方不动,看一个够新奇、够丰富的东西,慢慢看、看过瘾。”

一次机缘巧合,她从朋友相机里看到了一种奇妙的生物,由洁白经历淡红、深红、黑色,最后变得绚丽多彩。经过了解,原来这就是黏菌。自此之后,周晴烽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黏菌、真菌有个特点,生长不挑地方、只挑气候,不管在哪里,一场雨下完,长出什么来都有可能;特别是真菌,不管在上海这种大都市还是偏僻乡村里,都很丰富,长得又好看,我一下子就爱上了。”

棍棒状鹅绒菌

拍鸟的时候,周晴烽用的是长焦相机,现在要改拍菌物,只要在长焦相机上加一个放大镜,就能变成微距相机。自那以后,周晴烽干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带上各种设备前往黏菌藏匿的湿润地带寻觅“宝贝”。朽木腐叶、树皮石堆、甚至是动物的粪便,周晴烽都不会放过。上海郊区,甚至是荒郊野外,都留下过周晴烽的足迹。

松发菌的生长

奔波百余公里只为拿一丛“烂木耳”

黏菌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微生物,大多为腐生。虽然黏菌是单细胞生物,但它们既会像动物一样四处觅食,也能像蘑菇一样散播孢子,而且形态十分丰富,有的会不停爬动,有的长得像朵花,还有的会像吹气球一样变大,然后会慢慢繁殖、变形,长出一根根“小蘑菇”——子实体。

年5月的一天晚上,周晴烽带着手电筒在她工作、生活的那个园区小花园里夜游,结果就发现了一种长在草的附近、不到1毫米长的小东西,呈白色,有点像鼻涕虫。“我反应了好久,才明白这就是黏菌的一种,叫鳞钙皮菌。当时非常兴奋,连忙拍了下来。”那天,她把鳞钙皮菌的照片发到微博上,这是她后来成为“曳尾菌”这个科普博主的开端。“从那天开始,我的眼睛就像开过光,能看到很多黏菌了。”

鳞钙皮菌

周晴烽留着一头短发,戴一副度近视眼镜,平时最喜欢穿t恤和冲锋衣,出门背个旧书包——在之前工作的公司里、在大街上,她都是个标准的平平无奇“小透明”。不过,一钻进自己在华亭镇联一村租下的农家小院10平米大的“密室”里,她的眼睛会瞬间放光。为了能够更好地拍摄和研究,周晴烽在那间“密室”里放了各种微距镜头、光学显微镜、灭菌器、培育器皿等设备。在那里,她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黏菌——

鹅绒菌

鹅绒菌,形态很丰富,最常见的棍棒状鹅绒菌,长得像一根根小棍子;多头绒泡菌,养在培养皿里还会“越狱”,抖动着就“逃”出了培养皿,“看了有两个感受,一个是震撼,第二个是感叹生命的壮观”;煤绒菌,生活中最常见的黏菌,潮湿的地板里就会有,像黄色的挂面;发网菌,一开始像一团西米露,然后会慢慢拔高、拉丝、变色,像头发一样展开……“很多黏菌的生长并不挑地方,在路边绿化带里都能找到,但如果不留心,就很难发现这些美丽的‘小精灵’。对我来说,一个路边花坛、一个小区花园都是精彩的小世界。”

多头绒泡菌繁殖的过程

多头绒泡菌“越狱”

住嘉定时,周晴烽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浏岛。浏河是上海嘉定与江苏太仓的界河,由于河道天然阻隔,形成了一个岛,那就是浏岛。浏岛位于嘉定区华亭镇双塘村,东临长江口,北与太仓浏河镇相邻,岛上保留着上海最北的一处“野生动物栖息地”,栖息地四面环河,面积近百公顷,自然生态和植被群落保留较好。在那里,周晴烽捡回了不少腐木、枯枝、败叶,拿回家培养菌物。

弹球菌

周晴烽对黏菌的喜爱,几乎到了“着魔”的程度。年,她第一次看到一种名叫“钙丝菌”的黏菌,感觉特别漂亮,就四处留心寻找。年,一个研究食用菌的朋友在山里采木耳,回来在实验室放了几天,看到木耳上长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就拍了照片发给了周晴烽。“我一看,乐坏了,那就是我找了很久的钙丝菌!”周晴烽告诉记者,当时她在浦东张江,那个朋友在奉贤,她步行、坐地铁、打车,换了好几种交通方式,来回多公里,从朋友那里把那些木耳取了回来,当晚10点多才回到联一村的出租屋里。“回家的地铁上,我忍不住偷偷看了好几次,感觉钙丝菌就快要变形了。当晚我几乎没有睡,一直盯着这些钙丝菌,就怕错过一点点变化。那天熬夜太久,为了提神还喝了很多可乐,熬夜‘成本’巨大。”等到第二天晚上,钙丝菌终于“变形”,周晴烽连忙架好相机进行拍摄。

水玉霉

周晴烽告诉记者,延时拍摄的时间间隔大约为1分钟到3分钟,要把拍摄对象放托盘上,托盘底下垫一层吸饱水的厚餐巾纸,然后用黑色袋子将托盘连同相机、镜头和闪光灯一起裹住,边缘贴胶带,这样才能拍摄。几十秒或是几分钟的成品视频,周晴烽往往要拍上好几天。有时候为了培育新的菌种,她前期要花上好几个月。“但研究出培养条件之后,我会兴奋得跳起来尖叫,那一瞬间真的非常开心!”

辞去工作专职“养菌”

“b站快更新,不然我直接开个电瓶车上门来催更啦”“西瓜视频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cs/1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