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晓萍说三农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茄果类蔬菜病害治理方案
一、猝倒病
症状:猝倒病多发生在番茄、茄子、甜(辣)椒等蔬菜早春育苗床或育苗盘上,常见的症状有烂种、死苗和猝倒三种。烂种是播种后,在其尚未萌发或发芽时就遭受病菌侵染,造成腐烂死亡。死苗是种子萌发抽出胚茎或子叶的幼苗,在其尚未出土前就遭受病菌侵染而死亡。猝倒是幼苗出土后、直叶尚未展开前,遭受病菌侵染,致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幼苗的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地面。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菌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别于立枯病。
病原:称瓜果腐霉菌,属卵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生生活,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上,从茎基部侵入,潜育期1~2天。湿度大时,病苗上产出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虽喜34~36℃高温,但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故当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再遇高湿,则感病期拉长,很易发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连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幼苗生长衰弱发病重。育苗期如遇寒流侵袭,不注意放风则会导致猝倒病的发生。当幼苗皮层木栓化后,真叶长出,则逐步进入抗病阶段。
无公害防治法:(1)采用快速育苗或无土育苗法,加强苗床管理,看苗适时适量放风,避免低温高温条件出现,不要在阴雨天浇水。(2)根据当地要求选用抗猝倒病品种。如茄子可选用紫圆茄、南京紫丹等。(3)苗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氯化钙等提高抗病力。(4)药剂防治。每平方米苗床可选用绿亨1号(恶霉灵)1g,兑水倍,均匀喷洒于苗床内,也可把绿亨1号精品1g对细土15~20kg,或30%苗菌敌可湿性粉剂4g,加细土4.5kg拌匀,播前一次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药土撒在畦面上,把催好芽的种子播上,再把余下的2/3药土覆盖在上面,即下垫上覆使种子夹在药土中间,防病效果90%以上;或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2~3L。
(5)如未进行苗床土壤处理、出苗后发病的,可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倍液、72.2%霜霉威水剂倍液,隔7~10天1次,视病情防治1~2次。如能混入云大-(芸苔素内酯)1倍液,效果更好。
二、立枯病
症状:番茄、茄子、甜(辣)椒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是立枯病与猝倒病区别的重要特征。
病原: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类真菌。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20℃,最高温度为40~42℃,最低温度为13~15℃,适宜pH为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湿度过高易诱发本病。病菌除为害茄果类外,还可侵染黄瓜、豆类、白菜、油菜、甘蓝。
无公害防治法:(1)加强苗床管理,注意提高地温,科学放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2)苗期喷洒0.1%~0.2%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病力。(3)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或30%多·福(苗菌敌)可湿性粉剂拌种。(4)苗床或育苗盘药土处理。可单用30%多·福(苗菌敌)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4g与15~20kg细土混匀或40%拌种双粉剂,每平方米苗床施药8g。药土处理方法同菜苗猝倒病处理方法一样,也可把1g绿亨1号精品对细土15~20kg,将1/3施在苗床内,余下2/3播种后盖施。(5)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鳞乳油(利克菌)0倍液或95%恶霉灵原药(绿亨1号)精品倍液、72.2%霜霉威水剂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倍液,视病情隔7~10天,连续防治2~3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是作者晓萍说三农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