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生长管理过程中,有几种病害比较相似,又比较难分辨,而这几种病害在生长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管理,否则会造成果实花斑,严重时叶片落叶。而病原菌的不同,药剂管理和喷药关键时间要区别对待。
果实疮痂病
桔类更感疮痂病,甜橙、柠檬更感溃疡
果实溃疡病
棒孢霉斑病边缘突起;溃疡病中间火山口,边缘黄圈
果实棒孢霉斑病
柑桔棒孢霉斑病是笔者等于年在四川新发现的一种叶部病害。病斑圆形、椭圆形,大小为3~17毫米,平均为5.18毫米,散生,少数可愈合成大斑。一叶上有病斑数个到10多个不等。病斑正面边缘深褐色突起,中部黄褐色至灰白色稍下陷。病斑背面边缘有较宽的不规则的红褐色至黑褐色带状纹,中部黄褐色,间有深褐色的同心纹数圈。新鲜病斑外围有明显而整齐的黄色晕环。气候潮湿时病斑正面和背面都可长出橄榄褐色的霉丛。
叶片果实棒孢霉斑病
主要区别是棒孢霉斑病病斑多发生于矢尖蚧雄虫蜕皮的附近,病斑仅边缘突起,中部稍下陷而平整,病斑外围退绿为整齐的黄环。天气潮湿时极易产生霉丛。发病与树势衰弱、果园积水、荫蔽关系密切。此病害发生在成年大树上,目前只发现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很易脱落。
芽枝霉斑病边缘突起较厚,溃疡病黄色晕圈
叶片芽枝霉斑病
柑桔芽枝霉斑病侵害柑桔类多个品种,造成大量落叶。病斑圆形、椭圆形或不正圆形,大小平均为5.44毫米×4.63毫米,散生,少数可愈合成大斑。该病与棒孢霉斑病很相似,不同之处是该病病斑背面有较宽的不规则的黑褐色带状纹。病斑中部有一块表皮消失,呈网状纹的陷斑。陷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病斑的1/4~1/2不等。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陷斑处常长出灰褐色绒状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该病系弱寄生菌,很易在刺蛾为害后的伤口处发生。
叶片芽枝霉斑病
芽枝霉斑病与溃疡病相似处主要是中期病斑,边缘突起较厚,病斑外围也有不明显的退绿的晕圈。
柑桔溃疡病
脂点黄斑病斑点不扩成大斑,溃疡病严重会聚成大斑
果实脂点黄斑病
柑桔脂点黄斑病又称脂斑病、黄斑病和褐色小圆星病等。脂点黄斑病与溃疡病弄混淆主要在前期症状。柑桔脂点黄斑病也发生在幼嫩叶片上。开始叶背面出现退绿的黄色斑块,黄斑中部聚生针头大小淡黄褐色的半透明油浸状疹状小粒点。随叶片长大,小粒点逐渐变黄褐色至黑褐色。与此同时,叶片正面也出现淡黄色疹状小粒点。与溃疡病不同之处是,脂点黄斑病病斑上出现的疹状小点仅在黄斑中心聚集生长,并不继续扩大或愈合成大斑,也不在同一病斑上穿透叶的两面同时突起,而是先在叶背面生长,再在叶正面出现小粒点。
叶背脂点病
柑桔溃疡病连成大斑(照片)
以上症状比较,仅着重于直观形态。至于要准确地诊断柑桔溃疡病,一是要实地观察比较,二是要全面掌握鉴定方法,即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组织解剖(切片镜检),必要时还要进行病原分离、纯化和接种试验,才能作出最后鉴定。
农财网柑桔通编辑郑朝武表示,溃疡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疮痂病、芽枝霉叶斑病、棒孢霉斑病和脂点黄斑病等为真菌性病害。溃疡病在喷好药剂的同时,还要及时处理病枝条,统一烧毁,药剂可选用氢氧化铜、喹啉铜、噻菌铜、农用链霉素和春雷霉素等。
疮痂病主要在春梢嫩芽和幼果期用及时喷药保护,采用苯醚甲环唑,或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或吡唑醚菌酯等。
脂点黄斑病要结合健壮果树生长势,在嫩梢期就要喷药,采用克菌丹,苯醚甲环唑+甲基托布津,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
芽枝霉叶斑病等多在秋梢未老熟时遇到寒露风或是冬季低温霜冻后发生严重些。用铜制剂,或百泰,或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等。
稿件摘自刘绍基老师(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年发表的论文。图片为郑朝武和杨村华侨柑桔场柑桔研究所蔡明段略有删改,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登陆农财网(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好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