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安全教育海关宣教系列生物安全在身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305/4585639.html

生物安全:广义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一、《生物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自年4月15日起施行。

《生物安全法》的实施,为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维护国门生物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立法目的: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带来威胁或危害的非本地物种,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境外传入,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

外来入侵物种:外来物种在新发生地区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不需要人类或者其他力量进行帮助,自己生存下来,已经或者可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社会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造成明显的损害或不利影响。

几种外来有害生物:植物杀手—薇甘菊、生态杀手—巴西龟、农作物大敌—非洲大蜗牛、树木杀手—美国白蛾、松树癌症—松材线虫。

植物杀手—薇甘菊

原产地:南美洲和中美洲

现已广泛传播到亚洲热带地区,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

生态杀手—巴西龟

原产美洲。

目前,巴西红耳龟由原产地已经扩散到整个美洲大陆,而且在欧洲、非洲、大洋洲、亚洲各国成功入侵,甚至北到丹麦、加拿大的野外都有多处发现它们的踪影,成为国际著名的“外来入侵生物”。

农作物大敌—非洲大蜗牛

又名:褐云玛瑙螺、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

原产地: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美国白蛾为害树木

原产地:北美洲。

松材线虫为害松树造成植株枯死

原产北美洲。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葡萄牙均有发生。该线虫可以随装载货物的木包装和进口松树传入国内。

海关小贴士

海关总署今年3月底启动打击非法引进外来物种和种子苗木“国门绿盾”行动,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保障种业健康发展。

二、《生物恐怖袭击与防范》

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由生物战剂及其释放装置所组成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特种武器。生物战剂以前只是致病性细菌,称细菌武器,现在已包括多种致病性微生物,比如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及其毒素等。施放装置包括炸弹、炮弹、气溶胶发生器、布洒器等。

生物武器的主要特点

1、致病力强、传染性强

一旦发生病例,易在人群中大规模传染流行,造成人员伤亡,甚至造成社会恐慌。

2、生物专一性

生物武器可以使人、牲畜感染得病,并能危及生命,但是不破坏无生命物体,例如武器装备建筑物等。

3、面积效应大

现代生物武器可将生物战剂分散成气溶胶状达到杀伤目的。这种气溶胶技术在适当气象条件下可造成大面积污染。

4、危害时间长

在适当条件下,有的致命微生物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如Q热病原体在毛、棉布、土壤中可存活数月,球孢子菌的孢子在土壤中可以存活4年,炭疽杆菌芽胞在阴暗潮湿土壤中甚至可存活10年。

5、渗透性强

生物战剂气溶胶可随空气流动而进入一切不密闭的、没有空气滤过设备的工事、车辆、舰艇和建筑物的内部。

6、难于防护,便于进行突然袭击

物战剂气溶胶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即使在充满战剂气溶胶的环境中活动,也无法察觉。

生物武器伤害人员途径

*接触:生物战剂直接侵入人体皮肤、粘膜、伤口等而致病。

*误食: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等而致病。

*昆虫叮咬: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而致病。

*吸入:生物战剂污染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而感染致病

生物武器的物理防护

(用物理手段阻止生物战剂及其传播媒介对人体侵袭)

*对气溶胶的防护:对呼吸道的防护是对气溶胶防护的主要措施。防毒面具是最有效的装备,无防毒面具时可采用戴口罩。构筑三防工事是集体防御生物战剂气溶胶的一项可靠措施,在无三防工事时,较为密闭的普通工事或房间亦可减少生物战剂的污染。

*对媒介昆虫的防护:主要防止它们叮咬人体和防止它们污染食物,除进行杀虫外,还可采取防护措施。

*对有害动物的防护:要防止啮齿动物如鼠类形成疫源地,造成持久的危害。

遇到生物武器恐怖袭击的应对措施

1、判明情况。不要惊慌,尽量保持镇静,判明情况。

2、及时防护。利用环境设施和随身携带的物品,遮掩身体和口鼻,避免或减少病原体的侵袭和吸入。

3、远离污染源。尽快寻找出口,迅速有序地离开污染源或污染区域。

4、报警求救。及时报警,请求救助。可拨打、、报警、求助。

5、服从安排。听从相关人员的指挥,不要回家或到人员多的地方,以避免扩大病源污染,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工作。

三、疟疾

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MalariaDay)。我国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

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旨在强调我国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全社会仍要继续努力,推动落实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策略措施,继续维持消除疟疾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年以来,我国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报告,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消除疟疾标准,正在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但我国每年仍有多例输入性疟疾,传播媒介等流行因素尚未根本改变,境外输入疟疾引起再传播的风险持续存在。

疟疾是个什么病?

疟疾是一种常见的虫媒传染病,通过按蚊叮咬传播,当受感染的蚊子在叮咬人时,会将疟原虫注入人体内,引起人发病。该病潜伏期通常为1-3周,也可长达1年。

感染疟疾有啥症状?

患者会全身发冷、发热、多汗,并周期性规律发作,俗称“打摆子”。还会出现头痛、肌肉痛、呕吐。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甚至出现脑型疟、急性肾衰竭等病征威胁生命。

对于无免疫力的人而言,会在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7天或7天之后(一般是10-15天)出现症状。最初症状(发热、头痛、寒战和呕吐)可能较轻,并因此而难以发现是疟疾。如果不在24小时内予以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成严重疾病,并且往往会致命。患有严重疟疾的儿童常常出现严重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相关呼吸窘迫,或脑型疟。成人也频频出现多脏器病症。

在哪有疟疾?

通常于夏秋季节发病较多,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地区。

如何预防疟疾?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户外活动,要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

出现症状怎么办?

1.出行期间应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如出现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医院诊治。

2.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主动向口岸海关人员申报,以便得到及时救治。

3.回国后如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可咨询当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检查诊断,医院就诊,并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旅行史,便于排查疟疾。

海关小贴士

温馨提示:在赴疟疾流行区工作、生活、学习的人员出境前,可向汕头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疟疾疫情、预防及其用药知识。回国后可前往汕头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检查。

来源:普宁海关

整理:“普宁发布”政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cs/12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