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薯技怎样识别马铃薯黑痣病,如何防治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33775.html

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和种传病害,近年来在马铃薯产区该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日益严重,导致马铃薯外观和商品价值受到影响。那么,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

一、为害症状

马铃薯黑痣病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多样,主要表现在马铃薯芽块播种在田里,或因种薯带菌或因土壤中病菌侵染,幼芽顶部出现褐色病斑,致使组织生长点坏死,阻滞了幼苗生长发育,俗称烂芽,出现烂芽则停止生长。有的从芽条下部节上长出一个新芽条,造成不出苗或晚出苗,出现苗不齐、不全、细弱等问题。

苗期主要侵染地下茎,在出苗前和出苗后,感染地下茎,使地下茎上出现指印状或环剥的褐色溃疡面,同时使薯苗植株矮小或顶部丛生,严重的产生植株顶部叶片向上卷曲萎蔫并褪绿,还有的由于溃疡面环削伤及导管系统,使地上部枯萎或形成气生薯,在近地表的地上茎表面,往往产生蛛丝状的白霉,溃疡严重时,阻滞了养分向块茎的运输,而在地上茎中积累,使茎变粗而植株矮化或产生许多气生薯。

中期茎基部表面产生灰白色菌丝层,易被擦掉,擦后下面组织生长正常。被感染的匍匐茎出现淡褐色病斑,使匍匐茎顶端不再膨大,不能形成薯块,轻者虽能结薯,但长不大,重者不能结薯,也可引起匍匐茎乱长或死掉,影响结薯或结薯畸形。受感染植株,根的数量减少,形成稀少的根条,若病斑绕匍匐茎一周,易引起新生小薯的脱落。

匍匐茎中后期发病的导致块茎畸形,停止发育,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叶片变黄、变紫,向上翻卷,并产生气生薯。在受感染植株上结的块茎上,表面附着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坚硬的、土壤颗粒状的黑褐色土疤。这些土疤是菌核休眠体,冲洗不掉,而土疤下边组织完好,称为黑志病,成为翌年种薯带病的菌源。

二、防治对策1.农业措施

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由于菌核能长期在土壤中越冬存活,可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倒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避免重茬。注意地块的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易排涝,以降低土壤湿度。适时晚播和浅播,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减少幼芽在土壤中的时间,减少病菌的侵染。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

2.生物防治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立枯丝核菌黑痣病、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在马铃薯的表皮上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黑痣病菌核。用木霉菌和双核丝核菌作为生物防治,可减轻此病害。

3.化学防治

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采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倍液,或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倍液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ml,视病情隔5-7天灌1次。

来源:土豆帮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的文章

各种肥料之间的相生相克大全!

种马铃薯哪种肥料最高产?

早、晚疫病的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如何快速分辨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

马铃薯苗情不好原因全剖析

马铃薯烂尾巴原因揭秘

马铃薯炭疽病及其防治技术

叶面肥知识全汇总(值得收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cs/1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