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金秋10月,天气渐凉,早晚温差大,秋梢逐渐老熟,果实膨大、着色迅速。果园灌水的同时加强磷钾肥的淋施及叶面喷施,促进果实的均匀膨大、着色!同时也要注意秋螨的发生与防治,果实着色期间褐腐疫病的发生危害!
一、影响柑橘着色的关键元素:
柑橘果实的着色与养分的积累有非常大的关系。
着色最重要的是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番茄红素和花青素的形成。
而这些物质的形成与这几个元素有直接的关系:Mg、K、P、B、Mn、Mo。
这几个元素都是直接影响柑橘养分积累或者养分转运及影响体内酶的活性改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比例,最终显示出果实成熟固有的颜色!
二、促进柑橘果实膨大着色的技术方案:
1、合理施肥:
后期(秋梢后)一定要控氮补钾、磷、硼、锰、钼等元素。
同时注意果园的水分管理,让园地保持湿度。
促进果实均匀膨大的同时减少裂果。
水肥方案1:
水肥方案2:
2、叶面补充磷、钾、硼等元素的供给:根据树势情况而定使用2-3次。
着色营养方案:碧皓营养套餐:斤水/组
(果实着色、增甜提质、促进花芽分化,果靓卖好价!)
三、碧皓方案在果实着色期的使用时间及应用效果分享:
1、使用时间:10月下旬(25日左右)、11月20日左右各喷一次。
2、多年来碧皓方案应用的效果分享:
柑橘疫菌褐腐病
又名:褐腐病
病原:多种疫霉菌引起,引起果实褐腐病的是柑橘疫霉、引起脚腐病的是烟草疫霉寄生变种。
田间症状:
主要危害接近成熟和已经成熟的果实,危害叶片,造成落叶,落果。
也危害柑橘树主干基部造成树皮腐烂,引起“脚腐病”。
叶片受害浅褐色水渍状圆形病斑后变成褐色干枯,湿度大时有白色稀疏的菌丝产生;
果实受害初为淡灰色的圆斑,逐渐发暗、扩大、无凹陷,革质,指压不破,软腐后有刺鼻味道!在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白色的菌丝。
发病规律:
病菌在果园土壤,病残体中腐生,潮湿地面形成游动孢子,被雨水飞溅至近地面的果实上形成侵染,在果面的任何部位都可侵入。
时间:3—5月;9月中—11月中是该病的发生高发期。
温度:25—28℃最适宜,最高32℃。
湿度:雨水多(湿度大),排水不良(积水)、低湿荫蔽、通透性不好或特别丰产、果实下堆叠的植株和果园发病重。越成熟的果实越易感病。
气温高,闷热并连续下雨2—3天即可发病。雨后暴晴的天气条件有利于发病。
品种感病性:椪柑—甜橙(脐橙病种)—沙田柚—砂糖橘—温州柑(较少发生)
防治措施:
1、加强修剪、保持园内、树体的通风良好,无积水!
2、加强肥水,多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少施N肥。
3、丰产的果园及时撑果,撑起的果实不可重叠成堆,应疏散通风。
4、养成清园的好习惯。结合冬季修剪,疏除荫蔽交叉枝,及时喷药。
5、药剂防治:
喷药时间:3月中-4月初;9月上旬开始喷药防护,间隔10-15天喷一次。
药剂组合:
25%B派倍+绿大生倍或大生富倍
注:喷药时重点喷近地面的果实和果园地面!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