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01
序言
大家好,我是小刘
本文共字,阅读大约需要8-12分钟。
文章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细胞的概况及分类;第二部分,介绍细菌的简单内容;第三部分,介绍相对熟悉的抗菌药物的分类、临床应用及常见的不良反应。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带你了解更多的医学小知识,让我们开始阅读吧!
02
带你走进细胞的世界
除病毒外,地球上存在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简单的低等生物仅由单细胞组成,而复杂的高等生物则由各种执行特定功能的细胞群体构成。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的细胞都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细胞进化而来。祖先细胞经过无数次的分裂、突变和选择,使它的后代逐渐趋异,呈现出生命的多样性。
图示:细胞(cell)
20世纪60年代著名细胞生物学家H.Ris最早提出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与真核细胞(eukaryoticcell)。
近20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原核生物并不是统一的一大类,在极早的时候就演化为两大类:古细菌(archaeobacteria)与真细菌(eubacteria)。古细菌可能是细胞生存的更为原始的类型。
年,美国的C.R.Woese提出,将生物界划分为3个域:①细菌域(bacteria);②古菌域(archaea);③真核域(eukarya),包括真菌、植物、动物和人类。基于此分类,某些生物学家建议将生物界的细胞分为三大类型:原核细胞、古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但目前普遍的观点是,仍把古核细胞归属于原核细胞范畴。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进化程度高、结构复杂。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如酵母)、原生生物、动植物及人类等。
图示:真核细胞(eukaryoticcell)
原核细胞结构简单,仅由细胞膜包绕,在细胞染色质内含有DNA区域,但无被膜包围,该区域一般称为拟核(nucleoid)。细胞质内没有膜性细胞器,但含有核糖体。原核细胞的另一特点是绝大多数原核细胞在细胞膜之外有一坚韧的细胞壁(cellwall),其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和糖脂。
常见的原核细胞有支原体、细菌、放线菌和蓝藻等。支原体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支原体与医学关系密切,是肺炎、脑炎和尿道炎的病原体。细菌(bacteria)是原核细胞的典型代表,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见的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03
细菌那些事儿
细菌(bacterium)是原核生物界(prokaryotae)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范畴。
广义的细菌泛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狭义上的细菌专指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狭义上的细菌)
在营养丰富的人工培养条件下,细菌呈浮游(planktonic)状态,按其外形区分主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
图示:球菌(coccus)
图示:不同形态的杆菌(bacillus)
图示:螺形菌(spiralbacterium)
细菌形体小、半透明,经过染色后才能观察较清楚。染色方法有多种,最常用和重要的分类鉴别染色法是革兰染色法(Gramstaining)
图示:革兰染色简单流程
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
左图:革兰阳性菌;右图:革兰阴性菌
微生物种类繁多,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类生存于自然环境中,因而,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都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当细菌毒力强、侵入数量多,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则会导致细菌感染。
04
抗菌药物知多少?
当发生感染后,要尽早明确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根据病原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同时也要结合药物的活性、不良反应,患者的状态合理用药,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大家所熟知的“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产生的具有抗其它微生物活性的产物。除此以外抗菌药物还包括:化学合成药物。
图示:细菌的结构
抗菌药物对病原体的作用,主要是特异性地干扰细菌的生化代谢过程,影响细菌的结构与功能,使其失去生长繁殖的能力,达到抑制或杀灭细菌的目的。
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以下列举常见的抗菌药物)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Ⅰ青霉素类(penicillins)
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是治疗敏感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咽炎,扁桃体炎,心内膜炎,脑脊髓膜炎等。常引起过敏反应:皮肤过敏、休克,故用药前一定要做皮试,是否有过敏史;注射部位产生局部疼痛、红肿或硬结。
其它常见半合成青霉素类:甲氧西林、双氯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羧苄西林等。
Ⅱ头孢菌素类
目前头孢菌素类分为第一、二、三及四代。
一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二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等;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四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匹罗、头孢吡肟等。
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Ⅰ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一般采用其肠溶衣或酯化物制剂。红霉素是治疗军团菌病、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和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
其它常见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甲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Ⅱ氨基糖苷类
常见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等。该类药物具有耳毒性、肾脏毒性,可能导致神经肌肉麻痹,引起过敏反应。
Ⅲ四环素类
常见的有: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该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引起骨骼畸形,牙釉质变黄等。
Ⅳ氯霉素类
早在年氯霉素就因其能有效对抗各种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它严重的不良反应(灰婴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氯霉素仅限用于治疗危及生命而又无其他药物可用的疾病。
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Ⅰ喹诺酮类
常见: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该类药物主要用于泌尿道感染、细菌性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
Ⅱ磺胺类
它是最早的人工合成抗菌药,年第一个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prontosil)用于人类感染。磺胺类药物的应用使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里程碑。其发明者Domagk获年诺贝尔医学奖。由于后续药物的发现和使用,加之其自身的不良反应多及耐药性严重,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地位日趋下降。
参考资料:1.医学细胞生物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药理学教程,第6版,高等教育出版社。4.临床药理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