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的罗非鱼养殖过程中,许多人会遇到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鱼在池塘边离群独游,身体弯曲打转;鱼在水面上慢游、反应迟钝、体色发黑;鱼的角膜浊白,眼球外突;鱼腹胀、肛门红肿;鱼胆囊、肝脏、脾脏肿大;鳃丝局部发黑、出血等。
出现上面类似情况要注意了,罗非鱼很可能得了链球菌病。什么是"罗非鱼链球菌病”?
一、病原
致病菌为链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近年来我国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无乳链球菌。罗非鱼链球菌病急性型病例以神经症状为主,病鱼以C形或逗号弯曲做旋转运动;慢性型病例以眼球突出,混浊为特征。
二、病因
链球菌为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平时生存于养殖水体及底泥中,在富营养化的水域中能长期生存。当水温和池塘环境发生变化时,鱼体抵抗力降低,密度大、换水率低,饵料鲜度差及投喂量大的池塘易感染链球菌。
高温和池塘环境恶化是诱发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两大核心因素:高温期间养殖阶段进入中后期,养殖养殖密度增大,投喂量逐渐增加,粪便、饲料残饵在池底不断积累,这些外来输入者超过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底质和水质恶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底部“氧债“增加,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池塘底部酸碱失衡,底部病原菌大量滋生造成池塘疾病爆发。
三、症状
患病的罗非鱼一般在池塘边离群独游、身体弯曲打转,或者在水面上慢游,反应迟钝,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失衡。
病鱼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同时伴随着眼部出血,鱼体下颊部出现鳞片脱落、出血、肌肉坏死等现象,其他部位如腹鳍、胸鳍、尾鳍的基部有出血并伴有肌肉坏死现象;胆囊、肝脏、脾脏肿大,严重时糜烂;肠道发炎,肠胃较空,内有积水或黄色粘液;部分患病鱼内脏如肠道、肝、脾、肾有出血现象。
四、流行情况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流行高发期为6~9月份;流行水温为25~37℃,在水温30℃以上易发;传染性强,发病率达20~30%,发病鱼的死亡率可达80%以上。
网箱和池塘养殖的罗非鱼均有此病的发生,主要危害亲鱼和克以上的幼鱼和成鱼。
五、预防建议:
1、6-9月罗非鱼链球菌病高发期,积极预防,有病早治;
2、在此期间建议实施“逢一进三,逢七减一”措施,即每月1-3日,11-13日,21-23日进行保健如直接投喂安桂水产罗非料,提高机体免疫力,每周停料一天;
3、加深水位至2.5米以上,以最好每天补充部分井水更佳,以降低水温;
4、投料时间避开高温时段,如早上最好在7:00-8:00,中午不投喂,下午6:00-7:00投喂,投喂前半小时开启投料区增氧机,搅水降低表层水温,增加溶氧;
5、注意水质底质的改善,加强水质监测;
六、治疗措施
1、全塘用普大渔消安,一瓶用5亩水体;切断传播途径,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菌感染健康的鱼。
2、内服”安桂水产罗非鱼链球菌病套餐“进行治疗:一套喂0kg罗非鱼或25kg饲料,连喂7天;
从近几年的报道来看,罗非鱼链球菌病病情愈发严重,这与当前的养殖模式、池塘底质差、水质污染严重、放养密度大、投喂量不合理等问题息息相关。
因此,高温期间养殖户一方面要科学管理池塘“多调水、勤改底、定期消毒、内服保健“,做好预防工作;另一方面,罗非鱼发病时要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切勿病时乱投医,加重病情,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综上所述,从"选好苗种、增强罗非鱼体质,改善池塘环境"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地降低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
更多精彩知识回顾:
■高温警报!夏季需严防草鱼三病!
■打败我们的不是小瓜虫,而是我们的侥幸心理!
■初夏鱼塘重点病害防控措施(上)——细菌病
■初夏鱼塘重点病害防控措施(下)——寄生虫病
■警惕!斜管虫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