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穴位呢?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做“伏兔穴”。
这个穴位在哪里?它就在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取穴的时候有个窍门,这就是以手腕横纹抵患者膝盖上缘,当中指到达处是穴。
话说这古人,为什么要把此穴取名“伏兔”?其中的伏,就是潜伏的意思。所谓兔,指的是人在下跪之时,此穴处的大腿肌肉肥健如兔,仿佛兔子卧伏一般。所以就叫做伏兔穴。
既然这个穴位的取名与肌肉有关,那么它的功用,似乎也和肌肉有某种联系吧。事实上,的确如此。
话说这伏兔穴,本属于足阳明胃经。伏兔穴的穴义,就是胃经气血中的脾土微粒物质,在这里沉降堆积。也即是说,这里的脾土物质非常丰厚。因此,它可以天然地具有健脾、祛湿、温补的作用。
我们知道,在中医语境中,脾属土。脾,主气血生化。因此,利用伏兔穴,可以实现健脾而利气血的作用。同时,脾主肌肉,对四肢的健康与否有重大影响。所以,通过这伏兔穴,一方面能促进气血濡养周身,一方面能补养四肢肌肉,所以自然可以对肢体疾病,产生很好的治疗作用了。
正因如此,这伏兔穴的主要功能,历来就是治疗膝盖以及发凉、腰部酸痛、下肢酸乏无力,双腿麻痹。这些都是伏兔穴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的。
因此,到了这秋冬二季,双下肢出现发凉、冷痛、肌肉乏力、行走不便症状,我们就可以利用伏兔穴。尤其是膝盖冷痛这一症状,用伏兔穴的效果最好。
那么,如何来利用伏兔穴呢?就普通人而言,我们可以采取揉按和艾灸相结合的办法。取患侧的伏兔穴,先揉按10分钟,然后艾灸10分钟,每天坚持操作20分钟,可以有效改善不适。可以说,这伏兔穴是下肢的天然“小太阳”。打开它,让气血温煦肢体,实在是一件养生之宝。
延伸阅读:
一招“取嚏法”,可排出身体所受风寒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排肺寒的实用方法——取嚏法。
「取嚏法」是通过喷嚏帮助排除肺中的寒气,可以改善受寒感冒,呼吸系统的受寒引起的症状。对于感冒骤起,随时可用。
方法:
用纸捻挠鼻孔或闻胡椒粉,让自己打喷嚏。
注意:
若作为平日宣发肺气,祛除表寒的保健,最好不要在下午四点半以后操作。因为此时阳气渐收,肺由宣发转为肃降。到酉时(17:00-19:00)就进入肾的纳气时段,宜藏而不宜生发了。
转脚腕就能矫正骨盆、改善脚冷还瘦腿
人体十二条经络都是循行至脚腕,这里分布着如太溪穴等很多重要的穴位。所以脚腕对身体确实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尤其对于改善脚冷、瘦腿美容、矫正骨盆等,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脚腕对场地要求不高,坐卧站立时均可进行。坐着时,可抬起一条腿,顺逆时针各转片刻;站着时,可一只脚支撑身体,另一只踮起脚尖,顺逆时针各旋转片刻;躺着时,一条腿膝盖弯曲,另一腿搭在其上,顺逆时针各转片刻,然后换脚做。
尤其对于上班的人群,转动脚腕甚至不会妨碍工作的进行,但是它却能使脚腕的气血畅通,骨正筋柔,经络通畅。
时间若有限,可每只脚每次顺时针转9圈,再逆时针转9圈,然后换脚。动作要缓慢,做到极限。若时间允许,可以做到身体极限,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刚开始做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小腿酸痛,脚踝僵硬,「通则不痛」,坚持下去就会改善了。小腿围会减小,脚踝也会拥有更美妙的线条。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大地健康解密”专注于调理代谢类疾病,运用一整套非药物调理方案解决高血压、糖尿病、痛风、脂肪肝、肥胖等代谢类问题。当天见效,42天安全减重10-30斤,高血压糖尿病等四高问题80%停药,90%减药,%有效,%不反弹。受益人群已超过十多万人。相信也能帮助您和您身边的朋友重获健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了解更多“芷薇真艾灸“详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