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涨知识快速认识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为真核生物,以腐生、共生和寄生等多种方式与自然环境、人类和其他生物发生着广泛联系。真菌总种数约为万种,已描述的约10万种,其中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大概余种。

一、真菌性皮肤病是什么病?

真菌性皮肤病,亦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包括足癣(俗称“脚气”或“香港脚”)、手癣、甲癣、头癣、体癣、股癣、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着色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等。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易复发或再感染。该病临床上患者多有瘙痒,皮疹多呈水疱鳞屑型表现,损害多限于一侧,初发生小水疱,数目多少不一,疱液干涸后脱屑,范围日渐扩大,久之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皮纹宽深,失去正常的光泽,柔韧性,触之有粗沙感。

二、什么人易得真菌性皮肤病?

皮肤癣菌是真菌性皮肤病的主要致病菌,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疣状毛癣菌、大小孢子菌等。此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易复发或再感染。真菌喜欢温暖潮湿,浅部真菌最适宜的温度是22℃-28℃。当人体皮肤上有适合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时,就很容易发生癣病。

如有些人容易出汗,皮肤容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容易感染真菌而发生花斑癣等癣病;所穿裤子过紧过厚不透气、长时间坐办公室,容易患股癣等癣病;经常穿胶鞋、皮鞋、运动鞋,如透气性差,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若再加上皮肤不干净,就极易发生足癣等癣病。该病可通过自身传播而使自身其他部位或亲密接触的家人朋友发生癣病。

??真菌概述

皮肤科常见致病真菌的分类位置

子囊菌门:包括50%已知真菌种,80%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双相真菌(37℃为酵母相,27℃为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

丝状菌:皮肤癣菌(表皮癣菌、毛癣菌、小孢子菌)、青霉、曲霉的有性期。另包括枝孢霉属、枝孢瓶霉属、瓶霉有性期、弯孢霉、链格孢霉、部分暗色真菌等。

酵母菌,有13个属,以念珠菌最常见。

接合菌门:分毛霉目和虫霉目。毛霉常见,另有根霉、根毛霉、蛙粪霉等。

担子菌门:马拉色菌、隐球菌、毛孢子菌、红酵母、掷孢酵母属于此门。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旧称半知菌,指有性阶段尚未明了的真菌,无性结构与子囊菌、担子菌相似。

真菌菌体基本结构为两种:丝状为主的菌丝体、圆形为主的孢子。

▲显微镜下皮肤癣菌属分生孢子和菌丝的不同形态

▲部分条件致病真菌的镜下特点

皮肤真菌感染广义上分为限于角质层、毛发、甲的感染和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感染。

皮肤浅表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和念珠菌属所致。

皮下真菌病通常由植入物所致。

系统性真菌病通常是经血液播散或由其下方组织扩散而来。

对于免疫受损宿主,机会性真菌可导致皮肤感染和系统感染。

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可为三类

浅表真菌病:常见的有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皮肤癣菌病(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甲真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少见的有掌黑癣、毛结节菌病,特殊类型有难辨认癣/不典型癣。

皮下真菌病:较常见的为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其他还有足菌肿、暗色丝孢霉病、罗伯芽生菌病等,特殊类型有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Majocchi肉芽肿、婴儿臀部肉芽肿。

系统性真菌病:真正的病原真菌是一些双相真菌,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芽生菌。条件致病菌最常见为曲霉、念珠菌。AIDS患者最常见的系统感染真菌为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马尔尼菲青霉、隐球菌。

其中,部分条件致病真菌既可致系统感染,可以致皮肤原发感染。

??临床表现

真菌感染机体后诱发免疫反应,产生炎症,不同的毒力和侵袭力可致不同临床表现。基于特定发生机制,这些表现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模式,参考归类如下:

炎性红斑:主要见于多种浅表真菌病,病原真菌毒力较弱,主要作用皮肤浅层,临床表现以丘疹、红斑、鳞屑为主,红斑边界清但不规则。其中花斑糠疹、头癣、甲真菌病可仅有角质(头发、甲、角质层)受累,故临床仅见糠状鳞屑、头皮屑、脱发、甲浑浊。

炎性结节:主要见于皮下真菌病,病原真菌引起机体的免疫清除,以组织细胞为主的细胞聚集在真皮,形成病理可见的肉芽肿,临床表现以红色结节为主。

疣状斑块:可见于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等,多在炎性结节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毒力及侵袭力弱,但又难以被机体清除,故病原菌持续存在引起局部组织慢性增生。

坏死性斑块:可见于毛霉病、曲霉病、镰刀菌病等,一般毒力较强,皮肤及皮下血管受累明显,如毛霉具有嗜血管性,毛霉菌病临床则以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引起炎症及血栓为特征。

脐凹状丘疹:或称传染性软疣样皮损,见于隐球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等,皮损局限,炎症反应弱,可能提示为系统性播散所致。

举例:

▲炎性红斑:体癣

▲炎性结节:孢子丝菌病

▲疣状斑块:着色芽生菌病

▲坏死性斑块:曲霉病

▲脐凹状丘疹:隐球菌病

辅助诊断

病原学检查:为金标准,主要包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分子生物学诊断。

常用的显微镜检查的试剂有氢氧化钾溶液、美兰溶液、乳酸酚棉兰溶液,前者可溶解角质,利于观察真菌,后两者可将真菌染色,同样利于观察。

真菌培养可初步鉴定菌种,也可弥补单纯镜检假阴性的不足。常用培养基为沙氏培养基,常用培养温度27℃。

主要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是提取真菌DNA,用真菌通用引物或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最后测序,通常能鉴定到种。

组织病理检查:包括组织病理、特殊染色。

HE染色:不掩盖真菌本身的颜色,但与组织着色相近,一般不易区别,但对于特殊形态的真菌可能有较强诊断价值,如曲霉/毛霉的特殊菌丝、孢子丝菌等的星状体结构、着色芽生菌病病原体的硬壳细胞等。

嗜银染色:使真菌孢子或菌丝壁染成深黑色,真菌轮廓清晰。

PAS染色:将真菌和组织的多糖成分染成红色,核为蓝色,背景为绿色。

GF染色:将真菌孢子染成紫红色,菌丝深蓝色,背景为黄色。

▲氢氧化钾制片:念珠菌病的孢子和假菌丝

▲氢氧化钾制片:皮肤癣菌的菌丝

▲乳酸酚棉兰染色:花斑糠疹的圆形孢子和短菌丝

▲HE染色:毛霉

▲六胺银染色:毛霉

▲PAS染色:Wangielladermatitidis

真菌性皮肤病的预防

预防:真菌性皮肤病可以治愈,但容易复发或再感染,正确的预防措施对降低复发、减少传播至关重要。

1.注意个人卫生,如自用拖鞋和浴巾。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透气性好的衣物。浴室和厨房最好常保干燥、袜子和其他衣物要分开清洗。

2.注意公共卫生。

3.家庭成员或宠物有癣病者应积极治疗,对污染的衣物应采取晒、烫、煮、熏等措施,对带菌的毛发、鳞屑及痂皮等应采取焚毁。

4.患糖尿病的人容易发生癣病,因为皮肤里含糖量增加,为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养料;长期使用激素或患有慢性病的人、长期照射X线的人,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也会给真菌感染创造机会,因此需要特别加强皮肤防护。

来源:黎明生物

赞赏

长按







































北京有治白癜风的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obaogd.com /bzsjby/7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